• 
    <ul id="q0q2i"></ul>
  • <ul id="q0q2i"></ul>
    
    
  • <abbr id="q0q2i"></abbr>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儒家“忠恕”思想的倫理困境

    核心提示: 在當前社會價值多元化的發展態勢下,儒學“忠恕”思想的學術價值和現實啟示日趨明顯。探究儒家“忠恕”思想的實質內涵和倫理價值,不僅有益于進一步弘揚儒家思想精華,而且對厘清當今一些倫理困境、促進社會和諧,也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摘要】在當前社會價值多元化的發展態勢下,儒學“忠恕”思想的學術價值和現實啟示日趨明顯。探究儒家“忠恕”思想的實質內涵和倫理價值,不僅有益于進一步弘揚儒家思想精華,而且對厘清當今一些倫理困境、促進社會和諧,也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儒學  忠恕  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忠恕”之道,遵循的是一種情感互動,是一種換位思考的思維模式

    “忠恕”思想貫穿儒家整個思想體系,作為“仁”學精神體系的核心內容,在《論語》《中庸》《大學》等儒學經典文獻中都有具體論述,宋代理學家和現當代新儒學又分別賦予其新的內涵,其理論內涵在歷史發展中不斷演進。

    一是“忠恕”思想的多維釋義。第一種是“忠恕”行仁說。持此類觀點的儒者大多是孔子的學生和先秦時期的大儒。主要側重點在于論述“忠恕”對實現“仁”的重大作用,沒有更多論述“忠”與“恕”兩者之間的內在關系。“忠恕”思想在孔子“仁學”體系中具有主導性、概括性和綱領性。總的說來,他們認為“忠”與“恕”的精神實質都是從不同角度教人如何去行仁踐義。第二種是“忠恕”體用說。宋代大多儒家持此類觀點,都是將“忠恕”作為一個概念來進行詮釋,但是并不認為“忠”“恕”是兩個并列的概念。例如朱熹在論述“忠恕”思想時,認為“‘忠恕’只是一件事,不可作兩個”,朱熹認為“忠”“恕”并不是兩個并列等同的概念,兩者的位置地位完全不同。“忠”是主,是本根;“恕”才是從,是枝葉。兩者存在著明顯的因果關系,只能是先有了內心的“忠”,才會有行動上的“恕”。第三種是“忠”“恕”并行說。近代的一些儒家學者更多認同這種觀點,比如馮友蘭等,他們一般都是運用馬克思主義來詮釋儒家“忠恕”思想,主張“忠”和“恕”就是“求仁”的兩個基本路徑,認為“求仁”“愛人”就是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積極意義上的“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另一個就是消極意義上的“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是“忠恕”思想的精神意蘊。“忠恕”思想體現了仁愛寬容的精神實質。“忠恕之道”從根本上來講就是仁愛的具體化,要求每個人把握人性中善的本性,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都應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對別人要全心全意地幫助,要有寬恕、寬容的心境。“忠恕”思想包含著相互尊重的倫理前提。“忠恕”思想始終強調每個人人格上的真正平等,主張要用平等的道德心態去善待他人,不能把自己個人的意志想法強加到他人身上,要求應該彼此充分尊重,真正實現“立己立人”“達己達人”。“忠恕”思想蘊含著換位互動的情感本質。“忠”“恕”都以“心”作為偏旁,“忠”就是要做到不偏不倚,不能有欺詐之心。“恕”就是要將心比心,人心換人心。“忠恕之道”遵循的是一種情感互動、換位思考的思維模式,其“推己及人”的道德論證方式更是凸顯出情感互動的倫理特質,在處理“人與我”“我與己”關系過程中,能夠“推己及人”,其實質就是一個深刻的情感互動過程。

    儒家“忠恕”思想的倫理困境

    由于人們的欲望、情感、目標不同,道德標準和道德選擇的多元,“忠恕”思想體現出的寬容、尊重和平等精神在實踐過程中也面臨著一定的困境,有時“己之所欲”不一定是“人之所欲”,“己所不欲”也不一定是“人之所不欲”,這些倫理困境在不同程度上弱化了其有效性。

    一是方法單向導致行為結果的 “異化”。價值取向在方法上呈現出的是一種單向性特征,難免會給人主觀唯心主義的感覺,有時雖同是“忠恕”,但結果卻會“異化”,往往出現好心辦了壞事。人不一定同此心,心不一定同此理。超出其適用范圍的“忠恕”,很可能是好心辦了壞事。從今天的視角來解讀,“忠恕”思想真正的倫理內涵應該是有限度的,一味地姑息遷就必定釀成大禍,反而貽害自己、他人和社會,嚴重地損害了“忠恕”的純潔性與崇高感。

    二是德行優越感導致人格示范的失效。“忠恕”思想內在隱含著自身德行比別人高,在長期封建社會境況中,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的不平等導致“忠恕”思想被扭曲成了“王者即圣”的霸權學說,淪為帝王統治的愚民工具。這種奴化的“忠恕”思想也只能行馴服之實,而不能起教化之責。“仁者愛人”“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也就只能淪為烏托邦式的道德幻想,不可能真正地“將心比心”和“推己及人”。

    三是適用的社群性導致價值轉化的困難。 “忠恕之道”往往體現出的是一種基于親情及家族生活之上的社群性,盡管其蘊含著平等、公正的精神,但與現代強調公平法治的普遍原則有著較大差異。法律不僅為踐行“忠恕”思想提供制度保障,同時基本界定了其原則邊界。如果離開法律制度空談踐行“忠恕”之道,這不僅保障不了社會的公平和正義,而且很有可能導致踐踏底線、徇情枉法的現象。因此,在當前時代發展背景下,“忠恕之道”必須實現價值轉化和再生,積極把社群性的關愛原則與時代要求的普遍原則結合起來,進一步彰顯其崇高精神和時代價值。

    學會推己及人的換位思考,是全球倫理文化中最低限度的基本共識

    “忠恕”思想的正面倫理效用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構之中,在不斷的思想內涵演變過程中已積淀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價值理念,對于當今仍有較為積極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啟示。

    一是“忠恕”思想的和諧價值。“忠恕”思想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求個體能夠坦誠面對自己的良心,在社會交往過程中以善念善心去對待他人,并且能夠包容生命中的不同部分,從而使自己的內心寬容、豁達、明亮,這樣自身才會感到“不憂不懼”,自身個體也就達到身心健康和諧的生活狀態。“忠恕”思想還主張要以自己的內心感受去推知和包容他人,認真檢視和規范自己的思維理念和行為方式,不僅要求“推己及人”,而且還進一步演進到要堅持“推己及物”,推及子孫后代,這對于我們今天調節緊張的人際關系、緩解社會矛盾、推進和諧社會和和諧世界建設無疑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是“忠恕”思想的市場經濟社會價值。在市場經濟社會中,追求利益最大化雖然是每個行為主體的主要目的,但諸多的倫理道德因素也影響著具體行為。因此,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每一個市場主體都在堅持游戲規則的基礎上,懷著最大的誠信、善心和愛意去參與公正、公平競爭。“忠恕”思想在市場競爭中的作用,就在于教育每個市場主體,擺正自己在認識世界過程中的位置,堅守“人類一體、天下一家”的自我意識,學會推己及人的換位思考,堅守良心責任,履行社會義務,維持社會的有序和穩定。

    三是“忠恕”思想的倫理價值。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和不同民族社會里,道德的形態和內容可能千姿百態,“愛人如己”這種精神卻是人類最高的理性和良知。儒家講“仁愛”,基督教講“博愛”,佛教講“慈悲”,它們的基本精神都是愛己愛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一直是全球倫理文化中最低限度的基本共識,人們用不同的語言來詮釋規范社會道德的第一準則,來闡述倫理秩序的道德金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作者單位分別為南昌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南昌陸軍學院政工教研室)

    【參考文獻】

    ①(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責編/譚峰    美編/楊玲玲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趙橙涔]
    標簽: 儒家   忠恕   倫理   困境   思想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青草|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小草| 国产精品久久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AV| 日韩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第一福利精品导航| 久久一区二区精品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秒|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 8x福利精品第一导航|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韩爆乳一区二区无码| 日韩亚洲精品福利| 国产精品久久现线拍久青草 |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小说 | 久久精品国产导航| 老色鬼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麻豆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狠狠ady亚洲精品大秀|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永久∴| 久9热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2015| 秋霞久久国产精品电影院|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偷自精品三十六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 日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成年日韩片av在线网站| 日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日韩福利视频一区| 久久综合日韩亚洲精品色|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