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q0q2i"></ul>
  • <ul id="q0q2i"></ul>
    
    
  • <abbr id="q0q2i"></abbr>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古代先哲的為政之道

    核心提示: 民生、民心是最大的基礎,順民心民意還是逆民心民意,成為王朝興衰成敗的檢驗標準。所以,圣賢力主治民者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懷揣著一種對民的畏懼和敬仰,這樣才能確保國泰民安、江山無虞。

    【摘要】民生、民心是最大的基礎,順民心民意還是逆民心民意,成為王朝興衰成敗的檢驗標準。所以,圣賢力主治民者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懷揣著一種對民的畏懼和敬仰,這樣才能確保國泰民安、江山無虞。

    【關鍵詞】哲學自信  人民性  民心民意    【中圖分類號】B21    【文獻標識碼】A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文精神和民本思想蔚為大觀,其中最為可貴的是“敬民、愛民、安民、富民、養民”理念。由此形成的一些重大論斷,諸如,“天地之間人為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政善治”等,無不深刻地影響著各個時代、流傳至今。作為傳統文化守望者的歷代圣賢先哲,他們秉持著“民本邦固”理念、踐行著家國天下情懷,奔走于朝野之間,勸告朝廷惜民力聽民聲,教化民眾講禮義守風俗,致力于萬家安寧社稷太平。盡管在傳統社會制度下民本思想的作用空間有限,但民本思想和先賢們的人文精神卻歷久彌新,對于今天社會治理有著重要影響和啟迪。

    古代圣賢先哲們在客觀世界的諸多關系比對中,突出人性和民本

    圣賢先哲們,于盛世時期提倡節用民力,于治亂時期敦促以民為本,盡管這些民本、人本的呼吁在傳統專制中難以改變“治與服”“上與下”的關系,卻為天人關系和臣民關系提供了關于生命價值和生存意義的注解,體現了傳統文化中民本精神的一以貫之。

    一是在天、地、人之間,人是第一性的。在傳統文化的視野里,天地人的關系中人是最重要的,中國的圣賢先哲認為天意就是民情。如《尚書·周書·泰誓》記載,“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尚書·虞書·皋陶謨》有言:“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因此,天目就是民目,天聽就是民聽,這就能把天意與民心統一起來了。

    二是在國家、社稷的諸種關系間,民眾是最重要的。《尚書·夏書·五子之歌》提出了國家和社稷的基礎是民眾,即“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更進一步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重大思想。西漢初年著名的政治家賈誼提出,民為政“本”、政“命”、政“功”、政“力”的主張,以及愛民、利民和富民的政策。

    三是在當政者與民眾的關系上,民心決定一切。封建統治者尤其在先秦時期認為,政權的合法性在“天命”,先王的圣明在于“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否則就出現夏桀的問題,即“夏王率遏眾力,率割夏邑。有眾率怠弗協”。而在傳統哲學思想中,最為可貴的就是認為,政治就是和民眾的關系,“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中國古代思想家和賢臣們在社會治理上,致力于善治之道

    致力于國家長治久安,如何處理與民眾的關系,中國古代思想家和賢臣們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治理方法,集眾賢之言,就是藏富于民、社會平治、中庸之道,追求和諧。

    其一,仁政惠民,輕徭薄賦,藏富于民,不與民爭利。《周易》主張“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管仲認為,治國之道中富民是第一位的,“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

    其二,社會平治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與社會之間的目標。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不僅提出“善治”的至高境界,同時也提出解決社會問題,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禮記·禮運篇》中記孔子“大道之行也”的長篇宏論,描繪出一個人人平等,人們之間相互尊敬、愛護及各盡所能、人各為公的美好藍圖,即大同。

    其三,中和的治理理念。一種東西的存在要符合中和的特點,否則就會出現禍亂。從世界萬物的守恒與陰陽平衡,到統治者與黎民百姓也要講究中和、平和,最終歸結到社會的和諧上。

    古代圣賢們力主善政不如善教,教化為國家之急務

    民生、民心是最大的基礎,順民心民意還是逆民心民意,成為王朝興衰成敗的檢驗標準,所以,圣賢力主治民者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懷揣著一種對民的畏懼和敬仰,這樣才能確保國泰民安、江山無虞。

    第一,治國理政,需要聽取民意。治理國家,需要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古代賢明帝王專門設有議政的地方,如黃帝立明臺之議,堯有衢室之問,舜有告善之旌,禹立諫鼓于朝,湯有總街之庭,武王有靈臺之復,欲立噴室之議,以“達幽枉、延直言”。聽取民意在先秦社會中也成為一種風氣和文化約束。在《詩經·大雅·板》中,“先民有言,詢于芻蕘”。《尚書·盤庚》有,“王命眾,悉至于庭”。《尚書·洪范》中有,“謀及庶人”。而儒家思想對這種聽取民意的好處是這樣看待的,“國將興,聽于民;國將亡,聽于神”。

    第二,把教化作為國家的大事。教化的意義和價值何在?《資治通鑒》在總結歷代的得失,認為:“教化,國家之急務也,而俗吏慢之;風俗,天下之大事也,而庸君忽之。夫惟明智君子,深識長慮,然后知其為益之大而收功之遠也。”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顧炎武在《日知錄》中總結:“朝廷有教化,則士人有廉恥;士人有廉恥,則天下有風俗。”

    第三,教化民眾是官員的責任所在。在德治社會傳統中,教化民眾是國家大事,也是官員的職責所在。從《史記》開始,傳承春秋筆法的正史就都記載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循吏”,縱觀“循吏”的作為,他們施政的主要特點是勸課農桑、興禮義、重教化。“重農”旨在改善人民的經濟生活,但民富之后,就面臨教育的問題,而教化成效好又會促成農民樂于田疇和社會的穩定。

    中國共產黨繼承民本思想,實現制度性的超越

    社會治理理念的形成和發展,其運行和拓展是以制度安排和世俗等非正式制度作為支撐和約束的。在舊有的田園生活體制下,固有的土地制度、分配制度和皇權專制體制,這樣的民本思想與親民思想具有天然的缺陷,這就決定了民本思想必然由于自身矛盾而受到種種限制,并且最終衰變為部分思想家和少數明君賢臣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負。中國共產黨的民本思想奠基于現代民主制度基礎之上,使得民本轉化為人民群眾當家作主。中國共產黨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黨執政和社會發展的根本目標,把廣大人民群眾作為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基礎和力量源泉,把服務于人民群眾作為黨的根本宗旨,把“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作為黨的根本工作路線。

    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作出的承諾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這一切又源于傳統文化的民本思想的基礎,又具有馬克思主義對于人的發展的至高追求,這種結合構成了迄今為止內涵最深刻、內容最豐富、意境最高遠、保障最完備、效果最真實的民本理論。

    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主體包括了一切贊成、擁護祖國統一和熱愛社會主義國家,或者直接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所有公民。這就使得民本之“民”有了前所未有的普遍性、全面性的特點。進而言之,現代意義的人本理念置于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框架之內,并以權力監督和民權保障為約束。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參考文獻】

    ①[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②[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責編/肖晗題    美編/李祥峰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志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孫渴]
    標簽: 先哲  

    相關新聞

    亚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玖玖玖九九精品视频| 99视频精品国在线视频艾草|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 | 久久国产精品偷99| 日韩在线看片中文字幕不卡| 国产精品先锋资源站先锋影院|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a∨| 久久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蜜芽|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爽 | 精品永久久福利一区二区| 久久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天堂|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狼人久久久久影院|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日韩免费的视频在线观看香蕉| 凹凸精品视频分类国产品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软件|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完整版|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女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最新资源网|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 国产精品无码AV天天爽播放器| 国产精品麻豆成人AV网|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757|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牛牛| 精品日产a一卡2卡三卡4卡乱| 精品一区二区ww|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产精品2021| 亚洲综合日韩久久成人AV|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专区| 大伊香蕉精品视频在线导航 | 揄拍自拍日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