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q0q2i"></ul>
  • <ul id="q0q2i"></ul>
    
    
  • <abbr id="q0q2i"></abbr>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社會治理 > 要聞聚焦 > 正文

    糧食品種升級滿足舌尖上的新期待

    原標題:為了百姓餐桌上熱騰騰的一碗好飯——糧食品種升級滿足舌尖上的新期待

    金秋十月,稻谷飄香,豐收在望。種好糧、產好米、吃好飯,一頭連著農民的腰包,一頭牽著百姓舌尖上的新期待。

    九月中旬,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扎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牢牢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

    “稻蝦米”“富硒米”“小包米”……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曾經一碗普通的大米迎來新的“打開方式”。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給百姓帶來了看得見的變化、嘗得到的喜悅。

    “蝦稻共育”讓大米更美味

    加點豬油和白糖,嚴控水量和火候……這是湖南省南縣金之香米業的銷售總監王敏和同事們,經過整整一年的摸索,發明的“煮飯秘籍”。

    “一年的反復試驗,就為了讓我們生產出來的好米,把潛能充分發揮出來,煮出一鍋好飯。”王敏說,廠里出產的“稻蝦米”最便宜的每斤8.8元,最貴的每斤68元,不管買哪一種,都配有一份“秘籍”。

    南縣地處洞庭湖腹地,是個傳統農業大縣。過去,稻米品質不高,為了擴大市場,一些米廠之間打“價格戰”,每斤大米頂多賣兩元,利潤只有一兩分錢。

    這是9月19日在湖南益陽市南縣茅草街鎮慶豐村拍攝的采用稻蝦蟹綜合種養模式的稻田(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這是9月19日在湖南益陽市南縣茅草街鎮慶豐村拍攝的采用稻蝦蟹綜合種養模式的稻田(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王敏所說的“稻蝦米”給這里帶來了轉機。2015年,南縣開始選育適宜當地土壤和氣候的優質稻品種。每年春天將小龍蝦的蝦苗投放到田間,初夏時節收完蝦,再種一季水稻。“小龍蝦+優質稻”的模式,讓一畝稻田的平均收入超過3500元,比過去翻了好幾番。

    不僅蝦肥稻香,生態也更安全。對農藥化肥,小龍蝦是最敏感的“質檢員”,可以有效降低農藥化肥的施用。

    “2018年,‘稻蝦米’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南縣副縣長武深樹介紹,目前全縣稻蝦種養規模達50萬畝,年產小龍蝦8萬噸,“稻蝦米”24萬噸,綜合產值達到100億元。

    王敏還記得,去年12月,自己去香港參加一次農產品展銷會的情形。剛開始,展臺前的人并不算多,王敏便照著“煮飯秘籍”煮出一鍋“稻蝦米”。“開鍋時,大家立刻就被香氣吸引過來了!”王敏說,不到10分鐘,帶去的大米就以每斤20港幣的價格被一搶而空。

    過去在南縣,一些餐館里的米飯都免費提供,但“稻蝦米”正在漸漸改變這個傳統。一位餐飲從業者告訴記者,自家店里一桶米飯已經賣到15元,一些顧客的“飯量”卻是過去的兩三倍,“菜反而賣得少了”。

    這是9月23日無人機拍攝的遼寧沈陽市蘇家屯區八一街道邵林子村稻田。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這是9月23日無人機拍攝的遼寧沈陽市蘇家屯區八一街道邵林子村稻田。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加點功能”讓大米更營養

    硒,這種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幾年前,對于老農民金寶軍來說,還是個新鮮玩意兒。如今,喜獲豐收的他在黑土地上收獲著新“硒”望。

    黑龍江省方正縣三面靠山,一面臨江,耕地面積126萬畝,其中水田達100萬畝。世代務農,金寶軍靠十幾畝水田,一年只有2萬元的收入。種植方式單一、農產品同質化等問題也曾一度困擾這個“魚米之鄉”。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一項土壤硒分布研究發現,我國土壤硒含量較低,需要外施硒肥彌補不足。

    百姓餐桌上的健康需求吹來一場田間變革。為了讓大米更有特色,方正縣與黑龍江省農科院合作,探索富硒大米的生產方式。

    “讓水稻‘吃飽’,才能長出富硒大米。”每年8月,幾十架無人機和施肥機在稻田上作業,通過噴灑葉面肥,提升水稻中硒的含量,種出的大米可以幫助人體補充微量元素。

    “我對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理解,就是市場上需要啥,消費者想吃啥,農民就種啥。”金寶軍說,現在合作社實行訂單農業,“不少人點名要咱的富硒水稻。”

    市場的熱捧最有說服力。今年,方正縣投入650萬元,免費為農戶提供硒肥和技術服務。全縣富硒水稻種植已由最初的1個村、100余戶,擴大到8個鄉鎮、1萬多戶,種植面積達62萬畝。火起來的“富硒米”帶動農民增收3000多萬元,成了名副其實的富民產業。

    黑龍江秋然米業有限公司員工在新建的富硒大米智能加工生產線上操作(9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何山 攝

    黑龍江秋然米業有限公司員工在新建的富硒大米智能加工生產線上操作(9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何山 攝

    為了滿足日漸增長的市場需求,方正縣里的一家企業今年建起了一條年產60萬噸的富硒大米生產線。從大米脫殼到加工包裝整個流程實現了數字化、智能化。企業負責人顧冰松說,新加工方式不僅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更保證了生產安全,讓更多百姓吃上健康、營養的富硒大米。

    如今,當地新一批“富硒米”訂單即將出庫,金寶軍也盤算著把即將收割的新米,郵寄給遠在青島的親戚嘗嘗。

    “按頓包裝”讓大米更新鮮

    “一小包是220克,能蒸出三碗米飯。一次拆一包,正好夠三口之家吃一頓。”在吉林省輝南縣朝陽鎮興德村,物元農場營銷總監陸曉泉向記者介紹。她手里托著一個只有巴掌大小的“小包米”,如同小零食一般,模樣可愛。

    隨著金黃的水稻進入收獲季,1000多畝有機稻田收割已接近尾聲,一車車水稻正進倉入垛。和村民們過去成噸成噸的賣大米不同,農場把新收獲的水稻,帶著稻殼儲存在倉庫里,這種方式在農村并不多見。

    5月30日,在吉林省輝南縣朝陽鎮興德村,物元農場營銷總監陸曉泉(右)與同事將包裝好的大米擺放整齊。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5月30日,在吉林省輝南縣朝陽鎮興德村,物元農場營銷總監陸曉泉(右)與同事將包裝好的大米擺放整齊。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有訂單才加工,帶殼儲存更保鮮,大米品質更好。”陸曉泉說,“小包米”17.8元一包,不僅方便食用,還利于儲存,深受年輕消費者歡迎。每年35萬斤的產量,當年就能銷售一空。

    不僅賣大米,農場還面向消費者提供“售后服務”。在他們的客戶微信群里,專門的營養師不斷根據客戶的個人口味和身體健康狀況,推出定制食譜。農場的有機大米每斤20多元,依然十分暢銷。

    為何如此受歡迎?包括陸曉泉在內的農場經營者,都是畢業不久的大學生。五年前,他們來到興德村流轉土地、建加工廠,選擇有機肥料、人工除草、生物防蟲,稻田里還養起了鴨和蟹。

    當時,種了20多年水稻的村黨支部書記國洪義說,這些娃娃們還是太年輕,哪懂莊稼地里的事兒。沒想到,好一頓“折騰”下來,讓村民們開了眼,也服了氣,開始跟著這群大學生一起干。

    2016年8月29日,在吉林輝南縣興德村一處農場,一家來自北京的客戶在自家定制的稻田前留影。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2016年8月29日,在吉林輝南縣興德村一處農場,一家來自北京的客戶在自家定制的稻田前留影。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如今,農場憑借標準化種植管理和電商銷售平臺,種植的有機大米供不應求。農場還搞起了“私人訂制”,消費者可以租一塊田,通過田間的攝像頭,就能夠看到大米從播種、生產、收割到加工的全過程。這種私人訂制服務已經覆蓋500多個農戶,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在希望的田野上,欣欣向榮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開啟嶄新氣象。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預計今年全國糧食作物訂單生產面積增加1200多萬畝,稻田綜合種養面積增加300多萬畝,優質稻谷面積增加150多萬畝。各地因地制宜,正在發展多樣性特色產業和多種形式的高效種植模式。

    (執筆記者:李鳳雙、楊思琪,參與采寫:于文靜、周勉、薛欽峰、王君璐)

    [責任編輯:韓冰曦]
    標簽: 舌尖   糧食   升級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 日韩精品亚洲aⅴ在线影院| 任我爽橹在线精品视频| 91精品天美精东蜜桃传媒入口| 国产人妖乱国产精品人妖|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av日韩av激情亚洲|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HD| 色播精品免费小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四虎|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迷 | 热re久久精品国产99热|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女同|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看| 538prom精品视频线放|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大全|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爽的视频|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 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 精品国产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首页|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91| 亚洲人成色777777精品| 精品9E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站| 国产天堂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