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q0q2i"></ul>
  • <ul id="q0q2i"></ul>
    
    
  • <abbr id="q0q2i"></abbr>

    網(wǎng)站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滾動資訊 > 正文

    非遺匠人微拍堂生活錄:線下錘出金銀飾品,線上“錘”入小康生活

    村前是草海濕地,村后是鳳凰山,村里叮當作響敲打聲不斷。這是位于云南大理鶴慶的一座小村新華村,千百年來,村民們都生活于此,即靠山水恩賜,也憑借手中技藝安身立命。

    1611818990272003333.jpg

    新華銀匠村前,一座巨大的牌坊佇立,上書“中國第一銀匠村”字樣。除石雕基座外,牌坊的立柱、橫梁、斗栱、飛檐、蓋瓦等部位均用手工銀雕作品包覆,由十多位匠人耗時近兩年,損耗千足銀1.8噸,在2020年底正式落成。

    1979年出生的寸光偉,新華村年輕工匠代表人物,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人。以他為派代表的新華銀匠們,正在用自己手中的小錘,線下錘出金銀器,線上“錘”入小康生活。

    小錘敲過一千年

    從唐代南詔起,鶴慶的各個村子便開始從事金、銀、銅等手工藝品的加工制作,世代相傳延續(xù)至今。新華村石寨門樓上,現(xiàn)在還掛著 “云天起云鶴,大翼飛騰九萬里;石寨開石門,小錘敲過一千年”。

    還沒走進寨子,便已經(jīng)聽到叮叮當當?shù)那么蚵暋H缬裰闈L盤,如金石相交,匠人們打制銀器的聲音以及成了整個村子生活的背景音。街頭巷尾、村坊鄰里,放眼望去,銀光璀璨,除了銀器,還是銀器。

    據(jù)《鶴慶縣志》記載,自唐代南詔國時期伊始,新華村便有人從事金銀銅器加工,至今超過千年。在以往,銀匠們挑著扁擔出門,一頭掛著手拉風(fēng)箱,一頭掛著小錘烙鐵等吃飯家伙及行李,足跡遍布云貴川等周邊省份,甚至遠至東南亞部分地區(qū),被成為“小爐匠”。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伊始,恰逢藏區(qū)一批喇嘛廟修繕,寺院的寶頂、佛像以及各種宗教法器需要大量金銀銅制品,新華村的“小爐匠”們在藏區(qū)極為搶手,而藏區(qū)獨特的寺院藝術(shù)風(fēng)格,也讓銀匠們技藝有了極大提升。

    1611819014930064650.jpg

    1994年,不過17歲的寸光偉跟隨父兄,來到拉薩,開始一位新華匠人技藝晉升的“必經(jīng)之路”。

    作為寸家第六代傳人之一的寸光偉,年紀不算大,卻已經(jīng)是村里名氣極大的“師傅”。家學(xué)淵源之下,自小耳濡目染,十歲光景在放課之余便會學(xué)著父兄以小錘敲打,制作些簡單器皿和雕刻,初中之前,他已經(jīng)基本掌握了銀器加工的基本工序。后來,家人看他實在無心學(xué)習(xí),卻對銀器情有獨鐘,便同意他不再上學(xué),而是專攻技藝。

    來到拉薩之后,放眼所及,到處都是寺廟,到處都是佛像,到處都是磕長頭的朝圣者,到處都是手工藝品。在當時,天光微亮,寸光偉就需要起床做手藝,忙到晚上十一二點,結(jié)束之后,他還會攤開畫紙,對工作期間看到的藏風(fēng)工藝品樣式臨摹學(xué)習(xí)。

    他的技藝,仿佛雨后春筍,拔節(jié)瘋長。

    1999年,因父母年邁,寸光偉與兄弟商議,最終決定由他回家照料老人。幾年前,另一位同村人寸發(fā)標回到新華村開始創(chuàng)業(yè),以“九龍壺”的創(chuàng)新技藝轟動一時,各地客商紛紛而來,新華村的名氣傳了出去。

    回到家中的寸光偉,也創(chuàng)建了“原始工藝坊”。同時,他放不下自己的“西藏情結(jié)”,主打制作酥油燈。一時之間,這種藏地特色的工藝品,成了寸光偉的名片。

    線上“錘”入小康生活

    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8年,在新華村1000多戶居民中,足有有73.6%從事金、銀、銅、鐵等金屬手工藝品加工,幾乎是家家戶戶“掄小錘”。

    1611819042117096870.jpg

    但之前,寸光偉一直被一個問題苦惱——學(xué)藝的人越來越少了。一個匠人從學(xué)徒到出師,至少要三年。第一年處于學(xué)習(xí)期,此后可以完成基本飾品、器皿制作時,工資在每月四五千左右。“年輕人嫌賺錢慢,很多人跑去做生意了。”寸光偉說,“而且每天都叮叮當、叮叮當?shù)?如果不專心就會覺得很枯燥。”

    他一直憂心新華村傳統(tǒng)的手工技藝無人繼承,為此對于自己的技藝從不吝嗇,符合標準的學(xué)徒,都愿意親囊相授,他的口頭禪就是“教會徒弟餓不死師傅”。

    1611819067972057245.jpg

    但許多年輕人還是選擇外出就業(yè)、做生意,直到互聯(lián)網(wǎng)電商東風(fēng)吹入新華村。

    2013年,寸光偉被授予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代表傳承人稱號。也就是這一年,新華村當?shù)氐姆掂l(xiāng)創(chuàng)業(yè)大學(xué)生、本地和外來青年等年輕群體開始通過電商平臺與微信開始“網(wǎng)絡(luò)售賣”,寸光偉盡管對新興的業(yè)態(tài)不太熟悉,但對于這種趨勢極為認同——不進則退,不符合潮流就要被淘汰。

    他的概念中,互聯(lián)網(wǎng)就是一個窗口,向世界展示新華村技藝的展示點,全國各地有需求的客戶,都可以通過這個窗口發(fā)現(xiàn)自己村子里的工藝品。

    2015年后,新華村中不少人開始接觸微拍堂,他們驚喜的發(fā)現(xiàn),原來還有一群對銀器等手工藝極為熱衷的愛好者客戶。“不少做了五六年的匠人,比之前從業(yè)十年二十年的匠人賺得都多”,寸光偉說,“這也是好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來學(xué)藝了。”

    “我自己不會操作,所以是和村里會做微拍堂的人一起合作的。”寸光偉說,他和微拍堂店鋪「新華銀器村」合作良久,模式是由專人運營微拍堂店鋪,根據(jù)市場風(fēng)向選擇工藝品類型;匠人負責(zé)制作,保證作品質(zhì)量,并推陳出新制作新品類,“專業(yè)人做專業(yè)事,才能把行業(yè)越做越大。”

    “一個微拍堂店鋪,單月五六萬到七八萬很正常,這在以前是完全想不到到。”寸光偉說,他倒是很喜歡微拍堂的交易模式——客戶看中了再出價。

    如果是成批量生產(chǎn)的“半標品”,寸光偉一個月出產(chǎn)的成品便要超過300斤;而若是精心制作的大件,“兩三個月很正常,一年半年的也很多,工藝真得需要時間,但就是這種精益求精,讓網(wǎng)上很多客戶來訂制。”

    “徒弟里年輕人都在學(xué)著做微拍堂一類的電商,這是大趨勢,也是新時代的出路嘛。”寸光偉說,電話里還傳來周圍叮當作響的錘打聲。

    一千年前的小爐匠人四處奔波,一千年后的新華匠人足不出戶。小錘敲過一千年,匠人們在線下錘出金銀飾品,線上“錘”入小康生活。

    本文系微拍堂「文玩奇譚」系列第7篇內(nèi)容,帶你領(lǐng)略不一樣的文玩江湖!

    【本文資訊為廣告信息,不代表本網(wǎng)立場。】

    [責(zé)任編輯:user1]
    亚洲精品国产V片在线观看| 国产区香蕉精品系列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沙发午睡系列|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四虎久久无码一级 |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少久久| 国产精品99无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日韩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日韩精品亚洲专区在线影视|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国产精品影音先锋|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1313午夜精品理伦片| 97精品人人妻人人| 亚洲视频国产精品|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 日韩精品真人荷官无码|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7m凹凸精品分类大全免费|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麻豆|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三人同眠| 久久精品亚洲AV久久久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久久| 97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 青娱分类视频精品免费2|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无码|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国产馆精品推荐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