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q0q2i"></ul>
  • <ul id="q0q2i"></ul>
    
    
  • <abbr id="q0q2i"></abbr>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社會治理 > 產業振興 > 正文

    湖南保靖:產業扶對頭 致富有勁頭

    脫貧致富,根本靠產業。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縣踏梯村,地處武陵山區,過去村民種辣椒、種柑橘,但小打小鬧,沒形成產業。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一系列產業扶貧政策落戶山區,踏梯村的產業發展走上快車道,人均發展產業1.2畝,年總產值近1000萬元。“人人有致富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如今的踏梯村告別了貧困,闊步邁向鄉村振興。

    修水池,通道路,產業發展基礎強起來

    踏梯村山多地少,缺水是個大問題。過去,村民從山底的溝里取水上山,壯勞力一天也只能挑上10擔。可村里的柑橘大多種在山腰上,夏天果實成長期,供水不足,火辣辣的太陽一曬,曬蔫了樹,曬軟了果,既影響果實產量,也影響果實品相。

    “基礎設施跟不上,是村里發展產業的瓶頸。”村黨總支書記張發標說,不僅是缺水,山間地頭路也不通,一擔果子從果園挑到路邊,人工成本要20元,柑橘產業發展難。

    基礎不牢,產業難興。湘西州政府辦公室派駐村里的第一書記朱紅威還記得,2017年他們扶貧工作隊入駐踏梯村,經過調研決定:從基礎設施入手,先解決村里的水和路問題。

    申報農村道路建設、農田改造、河防工程、水毀農田修復等一系列項目,踏梯村新修了180多口防旱池,3年新建了13公里的通組路,沿河沿溝都壘起了防洪石墻。

    為了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每一個項目,扶貧工作隊都發動村民投工投勞。比如說修路,既選擇易于建設的路線,又遵從群眾受益原則,連接更多村民的種植基地,用一條路帶動一片產業。

    賈延江、李道坤等5位村民的柑橘林地處高坡,最愁的就是路。看到主干道修到自家林子不遠處,幾戶村民自掏腰包,戶均湊資4000元,連通了產業路。“當年修通當年受益,賣柑橘掙上的錢,不僅還了修路款,還有了節余擴大再生產。”賈延江高興地說。

    “大卡車開進橘園收購,原先需要的轉運費全省了下來,一年為村民直接節約成本30萬元以上。”洗溪湖組組長賈延海給記者算賬,“原來無人問津的山坡地,現在成了瓜果蔬菜示范園,一畝一年流轉費漲到了500元。”

    站在山坡上,放眼溝內溝外,山巒染綠,叢林帶金,碩果盈枝,煞是好看。村民彭武松高興地說,“以前上趟山不容易,清早扛著工具到果園,中午都舍不得下山,有時候一直干到下午三四點。現在,蹬個三輪,騎個摩托,幾分鐘就到。”

    學科技,改觀念,讓產品優勢跟上市場需求

    去往毛壩組的路邊,幾棵樹上掛滿了熟透的橘子,為何無人采摘?

    見記者納悶,朱紅威隨手摘下一個,剝開兩瓣遞了過來。

    “酸!”記者嘗后說道。

    “這就是沒改造的老品種。”朱紅威說,踏梯村的柑橘種了幾十年,前幾年銷路不好,一個原因就是柑橘品種跟不上,“市場在變,消費需求在變,一定要走在市場前頭。”

    2017年,保靖縣大力發展鄉村產業,為踏梯村提供免費的新品種臍橙樹苗,鼓勵村民更新品種。有村民舍不得,擔心改換品種前幾年沒有收入,更擔心改種不成功。“先改一些試試看。”扶貧工作隊上門做工作,“既能保留一定收入,又可以降低新品種的市場風險。”

    品種改良穩步推進,新問題又來了。有村民提出,“新品種臍橙口感不錯,但整個湘西都在種,有沒有別的苗木可以選?”

    經扶貧工作隊協調,十幾位村民到四川省眉山市考察,把 “耙耙柑”“紅美人”等品種帶了回來。

    村里成立合作社,利用產業發展資金,嚴格“四議兩公開”程序,帶動貧困戶發展。兩年多過去,進入盛果期的“耙耙柑”“紅美人”還沒下樹,就被客戶以一斤8元的價格訂購一空。嘗到了科技甜頭的村民跟著合作社,大規模實施產業更新換代。

    “目前新品種行情好,但保不齊過幾年就成了‘大路貨’。”村民賈延兵說,他已經專門留出幾分地種新品種,根據市場需求輪換。

    定標準,樹品牌,打通農產品產銷鏈條

    踏梯村群山環抱,三溝一河,在武陵山區是冬天少有冰凍的地方。

    憑借這個氣候優勢,勤勞的踏梯村人做起了辣椒育苗產業。頭年10月底下種,在一整個冬天里,辣椒苗深扎根,開春就能早人一步實施移栽。

    可是,相比于大田作物,辣椒育苗算得上是個精細活兒,地怎么平整、籽怎么點放、施多少肥、蓋多久的膜,大有講究。如果技術不到位,苗出得不齊整,或是時間不對,對效益影響很大。

    出苗的技術可以學,可市場怎么闖?張發標坦言,什么品種辣椒好賣,哪里有需求,對于許多村民來說,都是兩眼一抹黑。因為信息不對稱,過去育半年苗卻賣不出去是常事。就在2015年,因為試錯了品種,踏梯村的辣椒苗堆滿了田埂。

    如何改變這種局面,把產業做優做強?

    扶貧工作隊著力打通產銷鏈條。單打獨斗不行,還是得抱團發展。工作隊整合了幾個合作社,成立毛壩坪蔬果產銷專業合作社,張發標成了領頭人。

    在合作社的會議室,一張公示欄格外引人注目。上面是全村幾十戶椒農的姓名和電話,旁邊就是本年所有辣椒品種的介紹。

    “有什么需求,直接跟合作社講,銷不動的由合作社來兜底。”毛壩坪蔬果產銷專業合作社監事長周從忠說,2020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村民辣椒苗滯銷,合作社主動去外地對接大客戶,為村民銷出了140多萬株辣椒苗。

    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人人領到一個社員證。每到賣辣椒苗的時候,證不離身,正面有自己的照片。客戶來買苗,一對比,就知道身份。凡是從社員手里買的辣椒苗,合作社都保證品質。

    為何這般有底氣?“統一購種,統一施肥,統一管培指導。”合作社社員張善平說,“踏梯村的辣椒苗,也有了統一的品牌——雙溶灘。”

    品牌名氣越來越大,外地大客戶紛紛到踏梯村來訂購辣椒苗。“以前主要靠去外面推銷,現在在基地內出售的比例高達70%到80%。”脫貧戶劉青松說,有了市場保證,2020年他拿出6000多元,將原本小丘上的田地,整合成大塊土地,蓋起大棚種辣椒苗,爭取收入再上一個新臺階。

    市場銷路也更廣了。過去兩年,“雙溶灘”牌辣椒苗,不僅走出了保靖縣,走出了湘西州,還一路銷往貴州、重慶、湖北等省市,有村民通過電商平臺,將辣椒苗賣到了江蘇。

    “脫貧摘帽后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夯實產業是關鍵。”朱紅威滿懷信心地說,“繼續完善基礎設施,增加科技服務,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踏梯村的產業發展潛力還大著呢!”

    [責任編輯:魏飛]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国产精品对白交换视频| 91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va免费精品| 日韩美女专区中文字幕| 日韩免费高清播放器|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 久久99热久久99精品| 亚洲精品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精品视频观看| 538精品在线视频| 99精品视频观看| 奇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2021|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福利第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户|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国产| 精品国产高清在线拍| 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国产精品龙口护士门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久久久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app|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影院 | 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天天影视|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 日本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