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q0q2i"></ul>
  • <ul id="q0q2i"></ul>
    
    
  • <abbr id="q0q2i"></abbr>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典型案例> 正文

    【教育】為高水平工程科技提供交流平臺

    科技期刊傳承人類文明,薈萃科學發現,引領科技發展,直接體現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從出臺《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到推出“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我國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實進軍世界科技強國的科技與文化基礎。

    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取得哪些成果?如何進一步辦好科技期刊?科技版即日起推出“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系列調研報道,敬請關注。

    ——編者

     

    《工程(英文)》是中國工程院2015年創辦的全球發布、開放獲取的工程科技綜合性期刊。近年來,《工程(英文)》持續強化期刊學術品牌建設,努力將期刊搭建為高水平工程科技交流平臺,推動期刊質量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工程(英文)》的影響因子從2018年的2.667提高到2022年的12.8,在世界工程科技綜合期刊中名列前茅,先后入選“中國科技期刊登峰計劃”以及“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領軍期刊。這些成績是如何取得的?記者進行了采訪。

    中國工程院堅持全院辦刊,提升期刊學術凝聚力和學術影響力

    2015年7月,中國工程院組織15位院士開了一次研討會,主題是“如何辦一份世界一流的中國學術期刊”。彼時,剛剛面世的中國工程院院刊主刊——《工程(英文)》創刊號以“機器人和3D打印”為專題,刊發了一批國際一流水平的文章,獲得了海內外工程科技人員的好評。

    “只有約到高水平的論文,期刊的影響力才能得到提升,形成良性循環”“不妨采取‘專題約稿’的方式,在全球范圍內尋找特定主題的好稿”“要努力做大做強自己的品牌”“中英文同步出版,方便我國工程科技工作者以母語閱讀和理解工程技術的先進成果,對促進國際學術交流具有推動作用”……那次會議上,周濟、郝吉明、陳賽娟等多位院士專家為這本剛剛誕生的科技期刊獻計獻策。

    “我國工程科技成果水平和影響力不斷提升,部分領域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迫切需要高質量的科技期刊來發布創新成果、推動學術交流,我國工程科技界有實力也有能力創辦一流的工程類綜合性學術期刊。”《工程(英文)》執行副主編、《中國工程科學》雜志社社長延建林表示。

    起步階段,針對辦刊時間較短、影響力不強等問題,中國工程院堅持全院辦刊,提升學術凝聚力和學術影響力。“中國工程院先后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學術期刊工作的意見》《中國工程院院刊發展規劃》,加大辦刊資源支持,發動全院9個學部的院士力量,廣泛吸引國內外優質稿件,共同支持期刊快速發展。”延建林介紹。

    276名學科編委,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各國工程/科學院院士164人;組織出版60余個前沿熱點專題,形成9個常設專題,60%以上稿件來自國際頂尖團隊;讀者覆蓋全球150余個國家和地區;期刊出版周期從季刊、雙月刊縮短到月刊,年度發文量從70篇增加至300篇……

    8年過去,許多院士專家的期待正一步步變成現實。

    面向全球工程前沿策劃專題出版,提供內容知識的“增值服務”

    期刊出版環節多,除了選題策劃、邀稿組稿、同行評議、編校加工、印刷出版等內容生產步驟,還包括文獻推廣、信息服務、品牌運營等。吳向是《工程(英文)》的執行副主編之一。8年來,每周一次的主編例會和學科主編月度工作會議,幾乎是他雷打不動的工作安排。“特別是選題方向,真正的前沿、熱點在哪里,是我們尤其關注的。”吳向說。

    把握科技前沿、策劃專題出版,是綜合性期刊實現高水平辦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式。2017年以來,《工程(英文)》每年依托中國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研究”項目,通過對專利、文獻、報告進行大數據分析,結合專家研判,篩選全球工程研究和技術開發前沿,梳理形成期刊重點選題、組稿方向,超前部署專題。

    “我們每年遴選約10個前沿熱點作為專題進行組稿,并針對高影響力專題進行‘滾動’組稿,如人工智能、清潔能源、深地物質等,每個專題由國內外專家單獨組成編委會,研討各前沿領域課題。”吳向說。

    特色欄目集中反映科技期刊的辦刊定位、方向和風格,《工程(英文)》非常注重特色欄目建設。比如,“新聞熱點”關注工程科技最新進展,“觀點述評”表達學術新觀點,“工程成就”每年發布“全球十大工程成就”。特色欄目不僅豐富了期刊內容,也使得《工程(英文)》成為涵蓋工程科技各領域,融工程研究、實踐、科普為一體的綜合性學術交流平臺。

    優化出版流程方面,《工程(英文)》在編輯初篩、外審修回、在線出版等環節都設置了“控制節點”,提高審稿效率、確保稿件質量。“同時,為提高出版效率、保障出版進度,編輯部還明確學科編輯崗位的‘主線—副線—快線’工作任務,每位編輯負責1至2個學科,做好編委和作者團隊服務,提升稿件處理時效,提高出版水平。”延建林表示。

    在延建林看來,完成文章發表只是走完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提供內容知識的“增值服務”。“要得到學術共同體的認可,需要期刊提供便捷化的內容知識服務、體系化的推廣支撐。”

    近年來,《工程(英文)》加快建設知識服務平臺,構建起數據平臺合作、多媒體傳播等多元化文獻推廣體系。《工程(英文)》還堅持“刊會聯動”,涵養期刊學術“生態圈”。吳向舉例說:“文章發表后,相關專題編委會經常組織小規模的學術論壇,把‘小同行’科學家召集起來,讓作者介紹研究成果。此外,還依托學科編委和青年通訊專家舉辦前沿論壇、青年前沿論壇等學術活動,讓科學知識實現更廣泛的傳播,產生積極的學術影響。”

    高標準建設系列期刊集群,把中國工程科技期刊推向更廣泛的國際學術群體

    2017年以來,中國工程院與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機構以及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聯合,按照中國工程院9個學部每個學部建設一份本學科領域頂尖科技期刊的架構,高標準建設系列期刊集群,推動科技期刊集群化發展。

    由中國工程院聯合清華大學與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辦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前沿(英文)》是《工程(英文)》的子刊之一。期刊編輯部主任、清華大學教授王慧認為:“在環境領域,國內外的研究問題有很大不同,高水平科技期刊既能反映我國相關學科的發展水平,也有利于引導我國科研人員聚焦細分專業領域,真正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我們通過積極參與國際會議,加強與學會、協會合作等方式,努力將期刊推向更廣泛的國際學術群體。期刊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文章的質量,如何吸引更多重要原創性成果發表在期刊上,是我們持續努力的方向。”《環境科學與工程前沿(英文)》編輯張姣說。

    科技進步離不開開放合作的學術平臺支撐。《工程(英文)》自創刊起,就主動加強與世界主要國家工程院、相關國際組織以及國際知名科學家的合作。目前,期刊國際編委比例超過50%,國際作者比例達到60%,每篇論文至少有一個審稿意見來自國際學術同行。

    “除了要創辦一流科技期刊,我們還要打造一流出版平臺,提升科技數據資源的競爭力。”延建林認為,推動科技期刊集群化發展,要建設一流出版平臺。吳向表示,隨著科研方式的變革,科技數據重要性日益凸顯。要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文獻和數據平臺,提供高水準的信息服務。

    “辦好一本高水平的學術期刊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延建林表示,“我們將繼續依靠科學家辦刊,切實為科研人員提供服務,推動《工程(英文)》系列期刊質量穩步提升,影響力持續擴大。”

    (于小儷參與采寫)

    原標題:中國工程院《工程(英文)》期刊影響因子從2018年的2.667提高到2022年的12.8

    為高水平工程科技提供交流平臺(科技視點·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責任編輯:潘旺旺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国产私拍福利精品视频推出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人与狗精品AA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66| 久草这里只有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电影| 国产精品国产午夜免费福利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一本二本|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影院永久网址| 久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女| 97精品依人久久久大香线蕉97| 91精品国产9l久久久久| 97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四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片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第二页在线播放|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在线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人妻|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 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国产一区麻豆剧传媒果冻精品| 国产三级精品久久| 精品国产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香蕉|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麻豆精品|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