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重要部署,強調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對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等提出明確要求。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山東省諸城市把深化股份合作改革作為拓展創新探索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全面激活農村資源要素,城鄉統籌、產業融合、多方共贏、協調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做實股份合作,激活“三農”全要素。根據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原理,農村生產力發展到什么程度,就要有什么樣的生產經營方式與之相適應。新時代,農村生產力已經進入新發展階段,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舉措。諸城市不斷深化農村社區化改革,根據農村發展實際,推進農村社區化管理,創新農村經營組織形式,探索和完善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將全市259個社區劃分為1690個網格,全覆蓋設立網格黨支部。充分發揮股份合作制兼具的“股份制”和“合作制”優勢,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用好“三塊地”改革成果,把“黨組織引領合作社”打造為聯結農戶集體、對接市場的市場化主體。股份合作社對資產資源統一規劃、統一流轉、統一整理、統一招商,搭建對接企業的合作平臺,經營“確權確股不確地”、農民“離鄉離土不離權”,提高土地適度規模化、生產社會化、農民組織化“三化”程度,引領工商企業、金融資本、人才科技“三下鄉”實現了農業提效、集體增收、農民致富。
強化龍頭帶動,升級農業全鏈條。推動農民農村共同富裕必須充分挖掘農村各類要素資源。諸城市積極引導企業與黨組織引領合作社的對接合作,形成“黨組織+股份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共同體,高效盤活農村資產資源,充分保護農民利益,實現“乘數效應”。深化產業化經營,以產業為核心、以股份合作社為主體,建設十大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填滿“糧袋子”“肉案子”、豐富“果盤子”“茶罐子”。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訂單農業、有機農業,建設農綜區農產品加工示范區。目前,諸城擁有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8家,其中國家級5家,諸城外貿、得利斯、華寶3家企業入圍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百強。低溫肉制品和速凍調理食品市場占有率均居全國第一。90%農產品就地轉化增值,加速構建五百億級產業集群。
統籌全域資源,開辟鄉村新天地。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做強產業、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諸城市堅持產業為基、片區帶動、全域提升,規劃建設18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加速城鄉要素自主有序流動。堅持大抓支部、大抓書記,舉辦社區“擂臺比武”56場,實施城鄉聯建項目3825個,資源跨界配置、干部比學趕超,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聚焦發展所需、群眾所急,發揮文旅、生態、電商和區位四大優勢,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片區化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入選省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試點、全省基層治理實驗區。以股份合作盤活閑置宅院3200余處,推進“園區變景區”“民房變民宿”,打造蔡家溝藝術試驗場等50個特色村。常山片區因地制宜成立16家股份合作社,建成蘋果樂園、華邁倉儲物流等項目,被評為首批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范區。
任何情況下等靠要的思想都不能帶來實質性的進展,只有激發與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才能創造屬于農民自己的幸福美好新生活。下一步,我們將加力突破股份合作改革,大力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全力開展農業對外招商,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凝心聚力、奮楫揚帆,爭當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鋒標兵,為“全國農業看山東”增光添彩。
(作者系山東省諸城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