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堅持做好集體經濟“黨建引領、發展模式、工作機制”三篇文章,因地制宜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全面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推動全縣村集體經濟整體水平再上新臺階。
統籌謀劃,在堅持黨建引領上下功夫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切實發揮全縣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領導小組作用,構建起縣級統籌謀劃、鄉鎮組織實施、村級具體落實、部門協調推進的工作格局,組織部突出黨建引領、發揮組織優勢,農業農村局加強技術指導、引進先進技術,鄉村振興局突出項目帶動、匯聚優質資源,實現各級各層面密切配合,形成齊抓共管工作合力。二是強化教育培訓。每年舉辦村黨組織書記培訓班,圍繞村集體經濟發展政策解讀、運營管理、發展路徑、典型案例等方面,采取理論授課、集中答疑、基地實訓等方式,全面提升村黨組織書記的管理水平和發展能力。同時,對集體經濟薄弱村黨組織書記開展專題培訓,引導村黨組織書記拓寬發展經濟思路,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增強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三是開展專項行動。今年年初,縣委大力實施集體經濟薄弱村“清零”專項行動,96個薄弱村逐村研究制定發展計劃,鄉鎮黨委實行“一村一策”,科學統籌產業項目、資金資源,堅持掛圖作戰、集中攻堅,督促、指導薄弱村按照規劃實施,切實取得收益。截至目前,全縣有6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占行政村總數的2.1%,同比下降31.9%,2023年底前將全部銷號;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村達到154個,占比54.6%,同比增長25.2%。
整合資源,在創新發展模式上下功夫
一是深入開展“黨群共同致富”活動。圍繞綏中縣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和鄉村旅游業,組建282個黨群共富責任區,推動地域相鄰、產業趨同的村與村黨組織建立29個產業聯合黨委,協調各鄉鎮推進“村黨支部+專業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推動黨組織或黨員致富骨干領辦創辦合作社57個,形成黨組織引領、合作社帶動、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黨建與產業發展互促共贏的“黨群共富”格局,拓寬集體經濟和黨員群眾的增收渠道。二是探索“紅色產業”發展途徑。結合綏中縣實際,整合遼西第一個黨支部、遼西抗日義勇軍事跡展示館、老縣政府舊址、劉福余烈士墓等紅色旅游資源,把綏中長城、濱海旅游等景區與紅色景點串聯起來,打造紅色精品旅游線路,形成“教育培訓+旅游+商貿”的鏈條式產業格局,將當地農民緊緊吸附在紅色產業鏈上就業創業。遼西第一個黨支部每年吸引游客近4萬人,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能增加15萬元,帶動村民50多人實現就近就業,人均增收2000余元。三是加大扶持力度。采取“集體經濟項目庫+鄉村振興銜接資金”模式,不斷加大政策、資金和項目等扶持力度,整合各級資金向集體經濟收入低于5萬元的薄弱村傾斜,大力支持符合條件的集體經濟薄弱村發展光伏發電、果蔬大棚等產業項目,積極推進財政扶持集體經濟項目,組建“飛地經濟”聯合體,建設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示范園區和鄉村振興產業園區,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范家滿族鄉使用銜接資金310余萬元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帶動全鄉10個村提高集體經濟收入30余萬元。
壓實責任,在健全工作機制上下功夫
一是堅持抓基層黨建促項目。堅持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鄉鎮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重點項目,進一步落實鄉鎮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職責,切實發揮黨委書記抓黨建的示范效應和“書記項目”的引領作用。寬邦鎮黨委書記將棚菜小區項目作為抓基層黨建重點項目,利用“飛地”方式解決薄弱村缺乏土地資源的問題,帶動6個薄弱村每年增加集體經濟收入4萬元。二是加強集體經濟工作調度。鄉鎮黨委成立工作專班,實施“每周報告、每月調度”制度,對各級財政扶持壯大集體經濟項目村和薄弱村進展情況定期調度、逐個推進、跟蹤管理,確保村集體經濟發展穩步推進。三是切實加強督導檢查。縣委組織部、縣財政局、縣農業農村局成立聯合檢查組,對各級財政扶持集體經濟項目村進行跟蹤檢查指導,強化集體財產監管,確保扶持資金發揮作用。同時,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鄉村兩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各鄉鎮績效考核、鄉村振興考核指標體系,作為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葫蘆島市綏中縣委組織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