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切實為基層松綁減負,讓想干事、會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當下,基層干部身處一線,面臨的挑戰多、任務重、壓力大,作為組織部門,如何更好地為基層干部減負賦能,最大限度釋放他們干事創業的活力,也是一道常做常新的時代課題。
要匡正干的導向。黨的十八大以來,為激勵干部擔當作為,黨中央出臺一系列制度文件,通過把準選人用人“風向標”、用好綜合考核指揮棒、推進基層減負常態化等“組合拳”,為想干事會干事的干部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等,引導他們挑大梁、擔重任。但仍有少數干部沉溺于“多干多錯、少干少錯、不干不錯”的躺平心態中無法自拔,開拓創新不夠、敢闖敢試不夠。面對上述問題,必須樹牢“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導向,堅持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夯實“想干愿干積極干”的思想根基。
要增強干的動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歷史偉業,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必須用心用力用情守護好“想干事會干事”者的初心,激發他們“能干事干成事”的活力。要聚焦“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加大干部教育培訓力度,注重在拓寬晉升渠道、完善激勵機制、落實待遇保障等方面發力,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要堅持為“車”減重,圍繞基層干部所思所盼,扎扎實實做好基層減負工作,讓廣大基層干部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抓落實上來。要健全容錯糾錯機制,以組織擔當為干部擔當,允許出錯、寬容失敗,讓基層干部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實踐中敢闖敢試、善作善成。
要形成干的合力。充分調動廣大基層干部的積極性,形成推動全局工作的強大合力,不僅是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有效路徑,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法。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越是這個時候,越需要廣大基層干部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鉚足一股勁,當好改革發展的促進派、實干家。要用好考核指揮棒,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為識別干部、評判優劣、獎懲升降的重要標準,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組織和群眾認不認可作為選拔干部的主要依據,力求考出精氣神、考出競爭力、考出執行力,營造敢抓善成的政治生態,廣泛凝聚干事創業的強大合力。(房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