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三晉出版社、太原市晉源區人民政府、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末世舉人劉大鵬》新書首發式及座談會在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赤橋村舉行。
作為中國社會史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本書作者行龍教授現任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榮譽主任、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社會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史學會理事等職。長期致力于中國近現代史、區域社會史、人口資源環境史等領域的研究。
《末世舉人劉大鵬》是行龍教授歷時六年潛心研究的學術力作。作者通過對劉大鵬《退想齋日記》的系統梳理與深入解讀,結合大量相關文獻,生動刻畫了這位晚清舉人在科舉制度廢除前后的生命軌跡與精神世界。全書不僅記錄了劉大鵬的一系列身份轉變,更深入探討了其在社會劇變中如何實現從“功名執念”到“鄉土守護者”的價值重構。著作以個人履歷為切入點,廣泛涉及晚清民國時期的社會治理、文化教育、自然災害等多個層面,為讀者呈現了一幅鮮活的歷史畫卷。
座談會上,行龍教授詳細分享了《末世舉人劉大鵬》的創作歷程與研究心得。他特別提到,新書出版后,赤橋村的鄉親們成為了第一批讀者,這讓他倍感欣慰。他表示,希望這本書能夠重新喚起學界和社會對赤橋村的關注,以此為起點,推動晉源區、晉祠文化乃至三晉文化的深入研究,為鄉村文化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與會專家學者圍繞該書的學術價值與社會意義展開深入研討,一致認為這部著作以微觀史的研究視角,通過翔實的史料考證與深刻的理論分析,深入挖掘劉大鵬的人生歷程,不僅描摹了這位“末世舉人”的精神世界,更生動再現了晚清至民國時期華北鄉村的社會變遷圖景,兼具思想高度、理論深度、歷史厚度,是一部集中展現當下學界研究水準的微觀史研究前沿成果。
此次新書發布選擇在劉大鵬故居所在地、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赤橋村舉行,別有深意,既彰顯了田野調查的學術傳統,體現了學術研究與地方文化建設的深度融合,也是對先賢的致敬。赤橋村自2001年10月被歐盟委員會列入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項目以來,逐漸走出山西、走向世界,而劉大鵬作為赤橋村最重要的文化名片,其研究與傳播對地方文化發展意義重大。今年1月晉祠鎮難老泉疏浚工作的啟動,標志著堆這一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進入新階段。晉源區正積極推進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申報工作,劉大鵬的著作中關于晉祠的豐富記述,為地方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提供了重要依據。行龍教授的研究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對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服務地方文化建設具有現實意義。
在會上,赤橋村黨總支書記梁金柱向行龍教授頒發了“榮譽村民”證書。(晉源區融媒體中心 楊潤德 崔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