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q0q2i"></ul>
  • <ul id="q0q2i"></ul>
    
    
  • <abbr id="q0q2i"></abbr>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黨建創新 > 思政實踐 > 正文

    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要立足“現實的人”

    【讀經典 學理論】

    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思政課承擔著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青年學生頭腦的重要任務。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關鍵是認清青年學生的思想實際,做到有的放矢。馬克思以“現實的人”為邏輯起點,系統探究人的存在、人的本質、人的發展以及人的解放等根本問題,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探索出路。這些重要思想和方法論,也為新時代思政課進一步拓展教學思路、增強教學實效、提升教學品質帶來了深刻啟示。

    “現實的人”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是感性的人

    馬克思恩格斯提出,“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實生活過程”,并從人的現實生活出發,作出了“現實的人”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感性的人的基本判斷,指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而“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對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及其“第一個歷史活動”的考察,說明了人是通過自己的感性同整個自然直接發生接觸的感性存在。馬克思進而指出,人作為感性的生命存在,具有感性的天賦、能力與欲望,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訴諸“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思維、直觀、情感、愿望、活動、愛”等感性能力,獲得一系列的感覺、情感等關于生命的感受體驗。這些在感性活動中“能成為人的享受的感覺”,確證著人自身具有本質力量,彰顯著人們對生命的熱愛、對認識世界的渴求、對改造世界的欲望,塑造了每個人獨有的、豐富的情感世界。

    大學生思維活躍、情感豐富,對各種新生事物具有天然的親切感。要將課程教學內容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關聯起來,賦予思政課以鮮明的時代主題、熱烈的時代氣息和新鮮的話語方式,激發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現實性”和“在場性”的感知與熱愛,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的教育效果。將思政課建設成一門有溫度的課程,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愛、眼里有光、言語有情,在思政小課堂上,協調好“以情感人”和“以理服人”的關系,借助“情”將“理”講透徹;在社會大課堂上,引導學生在紅色場館、田間地頭、企業車間等真實場景中感知火熱的社會大生產,在加強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中厚植家國情懷。

    “現實的人”是有意識的主體存在,是實踐的人

    人的實踐活動是有意識、有目的的主體性活動,這是“把人同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別開來”的標準。馬克思指出,“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構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處處都把固有的尺度運用于對象”。人不僅具有獲得任何一個種的尺度的主觀能動性,可以認識、適應和運用客觀規律,還具有將主體的固有尺度應用于對象化活動中的主觀創造性,進而使改造世界的全部活動打上主體烙印。由此,整個人類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呈現出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有機統一。人的實踐活動始終遵循著雙重尺度,即掌握科學理論形成“主觀的東西”及遵循科學理論改造世界形成“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東西”,二者共同生成了人類“自覺的能動性”。人可以自覺能動地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進一步用認識成果規范并指導改造世界的實踐,在實踐中生成、實現和確證主體力量。

    培養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他們主動學、愿意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思政課內涵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高水平思政課是教師與學生的“協作場”,是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的有機統一。通過改進教學設計、創新教學形式、拓展教學場域和搭建虛擬教學平臺等方式,可以為學生參與課堂創設有效途徑。教師應善于設置開放性問題,組織學生圍繞社會熱點和群眾關心的問題開展主題討論或課堂辯論,做到適當留白、適時點撥,讓學生能夠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課堂活動。還要把思政課搬入廣闊的社會天地中,為學生提供觀察社會現實、參與公共生活和投身社會勞動的機會,讓學生感知社會現象、參與社會變革、解決社會問題,激發其作為社會主體的自覺性,鼓勵其在改造社會、服務人民的過程中實現自身價值。

    “現實的人”是天生的社會存在,是社會的人

    馬克思認為,“現實的人”不是抽象的、孤立的、機械的“一般人”,而是始終處在一定社會條件、一定社會關系之中的具體存在,即“現實的人”是社會的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社會性意味著人必須在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中確證自身存在,在社會中發展并實現自身。人們在生產活動中結成了相對穩定的生產關系,在此基礎上創造共同生產生活的社會條件、社會關系,構成每個人生存、發展乃至實現自身的社會基礎。馬克思提出,理想社會應當是“這樣一個聯合體”,每個人的發展為其他人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基于這種互為條件的關系所形成的“聯合”,奠定了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基礎,每個人的發展、“聯合”的發展成為“聯合體”每個成員的共同目的。可見,“現實的人”作為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中的具體存在,必須在具體的社會關系中不斷豐富并發展自己的本質力量,在人類社會形態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不斷自我實現、自我發展。

    思政課應始終強調對學生進行社會共同體意識培養,將個體與他人、與共同體的相互依存關系講深、講透,將學生培養成具有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的公民。青年的人生目標會有不同,職業選擇也有差異,思政課應堅持教育和引導學生自覺將小我融入祖國、人民的大我之中,幫助學生將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個人理想與共同理想結合起來、統一起來。思政課還要主動承擔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闡釋好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和發展的脈絡,將我們黨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創新理論、政策方針等納入教學內容,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作者:劉羽婷、邵芳強,分別系大連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教授,均系大連海事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堯]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午夜精品美女写真福利| 国产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杨幂| 午夜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色欲 | 亚洲国产日韩女人aaaaaa毛片在线|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喷潮|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国语蜜臀|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日韩熟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蜜桃|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 99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亚洲系列国产精品制服丝袜第|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69|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国产精品视频二区不卡| 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国产精品无码成人午夜电影|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无码小泬粉嫩精品图|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精品1在线|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 国产乱码精品一品二品|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澳门| 久久精品国产秦先生| 久热青青青在线视频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AV成人观看|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播放|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