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組織部長會議強調,要著力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全面提高城鄉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持續抓好為基層減負賦能工作,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關系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影響著社會穩定和國家發展。推動黨的領導和組織體系向基層末梢有效延伸,必須聚焦嚴密組織脈絡,提升服務效能,構建共治體系等關鍵環節,打造“近鄰精治”城市社區基層治理共同體,讓群眾生活得更舒心、更美好。
支部統領、組織延伸,全面激發黨建領治“磁場效應”。基層黨組織堅強有力,黨的根基才能牢固。要以覆蓋到全域全員的組織力,帶動區域協同的治理力。統籌四級網絡,培育“近鄰精治”基層治理品牌,結合“把支部建進小區”工作,不斷完善“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黨委)-小區黨支部-黨員中心戶(紅色樓道長)”組織架構,確保黨建觸角延伸到底,讓基層治理底盤更穩、動力更足。鍛造精干隊伍,抓好“紅領先鋒”隊伍,積極引導在職黨員主動亮身份、踐承諾,發揮所長參與基層治理。同時,以綜合網格為單元,動員各類黨組織開展組團走訪,發掘各類骨干商戶、退休黨員、新就業群體、流動黨員成為治理“常備軍”。集聚要素平臺,逐步放大小區黨建、商圈黨建、樓宇黨建“治立方”協同治理體系,依托街道、社區兩級“書記項目”,做實小區、街區、樓宇、行業等黨組織“供需對接”,推進友好型商圈、暖心小驛等訴求轉化落地,在互融共促、協同并進中不斷做好黨建賦能融合文章。
陣地組網、聯動成鏈,全域拓展鄰里善治“場景空間”。人民滿意不滿意、群眾高興不高興,是判斷工作好壞的根本依據,要圍繞“類別空間、服務對象、治理力量”立體精準畫像,在功能實效性、治理智能化、群眾滿意度等方面聚焦用力。近鄰服務優陣地,在街道小區商圈、科創載體等關鍵地段,有機嵌入學習交流、便民服務、智慧治理等多功能空間,實現陣地功能與黨員群眾需求“雙向奔赴”,真正做到場所常用、活動常辦、服務常抓、群眾常來、口碑常好。智能應用提效能,借助5G、大數據、云共享等先進技術,逐步延展“網格全覆蓋、服務零距離”的基層治理脈絡,構建“網格快辦、條塊聯辦、協商自辦”的問題遞進處置閉環,實現痛點問題網格管、難點問題聯合管。紅哨聯動解難題,運用“思想融通、組織融合、力量融聚、資源融活、數據融治、陣地融匯”工作法,依托現有“聯合執法進小區”服務站,通過“查、訪、談、入”工作機制,以“點單、派單、接單”的服務流程,暢通民情民意溝通渠道,做到“吹哨報到 接訴即辦”,推動工作開展成效可感可知可及。
服務提質、共建共享,全力激活多元共治“一池春水”。居民是基層治理的直接受益者,也是重要參與者,構建和諧、高效、有溫度的基層治理體系,要進一步推動各層級、各領域、各主體協同合作。紅色聯盟增添“凝聚力”,探索“樓宇立體輻射、行業跨前統籌、群體歸類聯系、街區兜底保障”聯盟模式,因地制宜組建相應街區、新業態新行業各類黨組織,鼓勵引導轄區各行各業黨支部開展聯建共建,以聯盟聚力的形式實現資源共享。融合共治增強“自治力”,定期開展“書記面對面”“四點半議事會”等活動,協調解決轄區內矛盾問題。同時推廣“紅色合伙人”“小區主理人”機制,引入一批公益慈善、文化娛樂、社區事務等社會組織,形成社區“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自治體系。雙向耦合增進“向心力”,依托“固定服務日”,探索“集卡兌換”模式,拓寬“紅鄰·心享卡”等應用場景,積極引入多方資源共同參與,全面提升黨員群眾參與熱情和便利程度,實現黨建引領、多元參與的基層治理良性互動。
(作者: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東亭街道黨工委書記 馬新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