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際環境波譎云詭,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我國產業鏈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在“變亂交織”下,產業鏈黨建將為“壓艙”之石,以產業鏈為依托,以“兩新”黨組織為重要抓手,以區域化黨建聯建、產業鏈黨建聯建等多元形式,“鏈”成一條“黨建引領-資源整合-協同奮進”的發展紐帶,為民營企業“聚”合力。
黨建“鏈”就發展,引領產業“航向”。黨建是產業鏈發展的“主心骨”,在黨建引領下的產業鏈站位更高、視角更廣、聚焦更深,激蕩出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以黨建縱觀大局,可找準產業定位,通過黨建定“戰略”、領“道路”、把“方向”,做到產業鏈延伸到哪里,黨組織就覆蓋到哪里。通過組織牽頭繪制“產業地圖”“有的放矢”方能“射中靶心”,做到“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以黨建拓寬眼界,優化產業生態,做深“兩新”黨組織教育培訓工作,將國家戰略解碼為企業發展的行動指南,打破企業家思維定式,讓企業家讀懂“國之大者”,建立更為開放、包容、創新的產業生態。
黨建“鏈”通資源,暢通共贏之路。黨組織是產業鏈的“調度員”,將各類資源擰成“一股繩”,使產業鏈在風浪中穩舵前行。一方面黨建為民營企業注入了“紅色基因”,暢通產業人才培育之路,以黨組織充分發揮服務人才之效,構建“選苗—育苗—壯苗”的全周期培養體系,讓技術骨干戴上黨徽、讓黨員先鋒走上管理崗,以“紅色基因”激活產業“人才紅利”。另一方面黨建為產業協調上下游,暢通資源整合之路,“兩新”黨組織靠前調辦,將黨組織化為一條隱形的紐帶,讓上下游企業放下戒備、共享資源,讓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跨界聯姻”,讓“組織動能”打破行政壁壘、打通市場堵點,既破解了民營企業“各自為戰”的發展困境,更鍛造出產業鏈“握指成拳”的聚合動能。
黨建“鏈”造力量,激活奮進動能。黨組織是產業鏈發展的“紅色引擎”。黨建凝聚精神力量,黨群骨干現場示范,以“紅色動能”激發奮斗熱情,讓黨員在產業鏈上更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通過共同開展組織生活,增強產業鏈凝聚力。黨建優化營商環境,依托“兩新”黨組織搭建企業“問題直通車”“訴求響應站”,健全推廣“企呼我為、鋒領解難”工作機制,精準對接企業在產業鏈上的融資、用工、審批等需求,推動惠企政策落實有效,將黨的組織力轉化為紓困解難的執行力,讓民營企業輕裝上陣、行穩致遠。
當黨建鏈穿透產業鏈的每個“節點”,當黨組織為企業悄然織就“紅色安全網”,企業不再是時代洪流下的“一葉扁舟”,而是攜手并進、劈波斬浪的時代巨輪,這場“黨建搭臺、產業唱戲”的時代大劇正“越唱越響”。
(作者:錢汪凱,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大堰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