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產業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突破口。在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梨元坪村,紅蕓豆產業帶來的變化隨處可見,村民人均收入顯著提升,村集體年收入突破40萬元,新修的田間道路貫穿1022畝種植基地。6名外出青年選擇返鄉創業,正籌劃開發即食罐頭等深加工產品。這個曾經默默無聞的小山村,通過發展紅蕓豆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種得好、賣得俏、加工精”的致富路。
先天優勢轉化為產業動能
紅蕓豆是一種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和多種微量元素的健康食品原料,因其適應性強、經濟效益好而受到越來越多農戶的青睞。梨元坪村發展紅蕓豆產業的底氣,源于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高寒山區的特殊地理環境,賦予這里充足的日照和適宜的溫差,配合村民堅持使用農家肥的傳統耕作方式,造就了紅蕓豆籽粒飽滿、營養豐富的優良品質,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僅2024年,紅蕓豆種植為全村帶來了約130萬元的收入,人均收入8280元。
科技支撐筑牢產業根基
村“兩委”與山西省農科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建立長效合作機制。通過連續攻關,成功培育出抗病性強、產量高的優質品種,配套實施“五統一”管理模式,從優種包衣到機械化收割,專家團隊全程提供技術指導。村民楊福堂笑著說:“以前我們種的蕓豆產量低、品質差,賣不上好價錢。現在有了新品種,村里還請了專家指導我們怎么種植,不僅產量提高了,口感也更好了,在市場上很受歡迎。”
多元經營延伸產業鏈條
面對1022畝的種植規模,梨元坪村創新構建“合作社+農戶”運營體系。55戶種植戶通過統一種植標準、統一銷售對接,實現規模效益。線上線下雙渠道發力,既與農產品加工企業建立訂單合作,又通過鄉村e鎮電商平臺和電商直播打開新銷路。“我們種植的紅蕓豆籽粒大,色澤鮮艷,營養價值高,泡在水中長期不褪色,很多消費者反饋說口感好、品質優,還會回購。”村支書馬林舉著手機直播時,總不忘展示產品的獨特優勢。
深加工激活增值空間
單純的初級農產品種植難以實現效益最大化,發展紅蕓豆深加工產業成為必然選擇。“要讓紅蕓豆從地頭走向商超走上餐桌。”縣委副書記、高家會鄉黨委書記趙超道出了發展深加工的想法。在岢嵐縣委、縣政府支持下,鄉黨委牽頭研發的“紅蕓豆相思餅”成為產業新亮點。這款融合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的健康食品,通過真空包裝、高溫滅菌等工序,最大限度保留了紅蕓豆的營養,口感綿密香甜,一經推出就備受市場青睞。
小豆子成就大產業。2024年,僅相思餅單品就實現銷售額60萬元,帶動15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下一步,梨元坪村將持續構建“品種優化—標準種植—精深加工—品牌營銷”的全產業鏈,走出一條特色農業提質增效的新路徑。(譚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