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黨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猶如吹響作風建設再深化的沖鋒號,彰顯了黨中央馳而不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黨員干部當以“慎獨慎微、克己奉公、實干擔當”為行動坐標,用清風正氣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不竭動力。
擰緊“思想閥”,筑牢“防火墻”。作風建設容不得半點松懈,必須常懷“趕考”的清醒。要深刻認識“小節不守,大節難保”的警示,把黨章黨規當作“防火墻”,運用大數據監督等科技手段,讓“電子眼”盯緊“微腐敗”,使“八小時外”的監督無死角。要像守護生命一樣守護政治生命線,始終保持高度警覺,用“紅臉出汗”的常態化管理,構筑起拒腐防變的銅墻鐵壁。
常照“民心鏡”,架起“連心橋”。必須用好“互聯網+”這個民意直通車,既要在“田間炕頭”聽真話,也要在“網民留言”中察實情。以“72小時響應機制”破解群眾“急難愁盼”,用“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辦事效率,讓“群眾滿意度”成為檢驗作風的硬指標。
鍛造“鐵肩膀”,勇當“排頭兵”。面對新征程上的“婁山關”“臘子口”,要建立“揭榜掛帥”機制激勵干部到鄉村全面振興主戰場練兵,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為改革者撐腰、為擔當者擔當,讓“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在基層沃土扎根。以“項目化管理、清單化推進”把規劃圖變成施工圖,讓“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新風勁吹現代化建設征程。戰鼓催征急,攻堅正當時,唯有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闖勁劈波斬浪,方能在時代大考中交出無愧于人民的答卷。
常念“緊箍咒”,織密“制度網”。作風建設非一朝一夕之功,需以制度之“堤”防微杜漸、以機制之“網”固本培元。根治作風頑疾,必須擰緊制度鏈條,要建立作風問題“動態評估”機制,定期對公款消費、公車使用等關鍵領域“掃描體檢”;完善干部考核“正負清單”,將“八小時外”表現、群眾口碑納入晉升考評;創新“警示教育+”模式,通過情景模擬、案例復盤讓紀律規矩入腦入心。唯有讓制度“帶電長牙”、讓監督“如影隨形”,才能防止“破窗效應”,推動作風建設從“治標”邁向“治本”,為新征程注入持久清正活力。(浙江省天臺縣泳溪鄉 洪赟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