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遼寧省鐵嶺市西豐縣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錨定“生態立縣、綠色崛起”戰略定位,立足鹿、蠶、綠三大特色產業,堅持以黨建鏈激活產業鏈,推動18個鄉鎮、174個村共同答好產業“興旺卷”,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紅色動能。
黨建引領聚合力,構建產業集聚矩陣。立足“七山二水一分田”資源特點,打破區域限制,實施跨域聯建,織密產業聯合黨委“組織網”。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近的原則,結合全縣產業布局,建立梅花鹿、柞蠶等22個產業聯合黨委,涵蓋140個行政村,涉及產業34項。由縣級領導擔任黨委書記,吸納86名優秀村黨組織書記、龍頭企業黨員負責人擔任委員,形成“黨委統籌、支部協同、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聯動格局。在運行方式上,堅持協同聯動落責、發展規劃共謀、面上資源共享、縣域人才共用、區域品牌共創,實行采購、生產、銷售、技術、培訓“五個統一”,建立健全聯席會議、調研考察、跟蹤評估三項機制,制定需求、資源、項目“三項臺賬”,推動聯合黨委高效運行。通過產業聯合黨委,建立黨員示范崗、責任區62個,協調解決技術攻關、用工短缺等問題67項,組建5支“技術攻堅隊”,突破蒿柳養蠶、種鹿保育等關鍵技術瓶頸8項,帶動產業增收3000余萬元。
“三級”聯動抓推進,優化產業布局架構。堅持縣鄉村協調聯動、同步發力,構建“三業并舉”“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加強縣委統籌,提升產業聯合黨委能級,支撐推動鹿業、綠業、蠶業三業并舉。依托22個產業聯合黨委,將相關職能部門及企業納入其中,劃分組建南部綠業、中部工業、北部設施農業3個“區域產業聯合大黨委”,進一步擴大組織架構和功能作用,凝聚主導產業發展合力。堅持鄉鎮黨委主導,以集約發展推動區域共建,形成“一鎮一業”的差異化發展格局。營廠滿族鄉依托山地生態優勢,發展五味子、黃芪等道地藥材種植,建成千畝標準化基地,并融入健康旅游線路,創新“藥商旅融合”發展模式,帶動戶均年增收5000元,全縣18個鄉鎮均因地制宜規劃打造梅花鹿鎮、道地藥材鄉等特色發展路線。推動村級組織落實,以項目撬動激發內生動力,堅持“一村一品”發展思路。通過“村企共建”“合作社中黨旗紅”等活動載體,為村級產業發展引入強勁外部支撐,成功打造“黨建+農文旅融合村”8個,柞蠶產業村14個,木耳、食用菌、靈芝等特色種植村62個,村集體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先鋒示范強引領,激活產業發展動能。建強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深入實施“頭雁領航”行動,大力培養產業大戶、技術能人等鄉村發展急需緊缺人才進入村“兩委”,采取“試崗鍛煉”“分型建設管理”等方式,增強致富、帶富能力。發揮駐村工作隊伍作用,組建8支第一書記聯盟、18個鄉鎮協同小組,建立鄉鎮黨委需求清單、村級需求清單、派駐單位資源供給清單,科學研究安排,實現最優匹配,定期開展“個性化”幫扶。2024年,駐村第一書記協調各類資金落地2330萬元,開展“年貨大集”等助農直播帶貨活動17期,銷售農產品849萬元,化身家鄉推介官、文旅志愿者,招引客商400余人次。育好用好鄉村實用人才隊伍,充分挖掘本土教學資源,在西豐職專新開設數字媒體技術及鹿養殖專業,招生58名,組織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培養梅花鹿養殖、柞蠶育種等“土專家”“田秀才”100名,選拔農村職業經理人67名。更刻鎮黨員王剛作為“鄉村CEO”,領辦西豐縣泓鑫土特產進出口公司,創新“企業+強鎮公司+合作社+農戶”運行模式,產業年均增收400余萬元,有效帶動村民增收致富。(中共西豐縣委組織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