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加快建設文化強國》,明確指出文化強國建設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業和國際競爭力提升,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站在文明傳承與發展的歷史交匯點,廣大黨員干部須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根本遵循,立足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深厚積淀,在守正創新中激發文化活力,為強國建設注入精神偉力。
守護文明根脈,讓傳統文化煥發時代生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承載著“天下為公”的治理智慧、“自強不息”的奮斗品格、“和合共生”的文明理念,既是解碼中國道路的文化基因,更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源泉。“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當前,文化傳承已邁入“數字賦能”新階段,泉州借AR復原“海絲”商貿盛景,生動詮釋了傳統文化“活態傳承”的實踐路徑。新征程上,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立場激活傳統文化精髓,構建“本體保護+科技賦能+價值轉化”三位一體的傳承體系,推動古籍、文物、非遺從歷史“陳列品”轉化為時代“新IP”。
深挖紅色基因,傳承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標識,承載著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跨越時空的精神財富。“黨的革命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新時代傳承革命文化,既要筑牢“硬件”根基——建立革命文物分級保護機制,對瑞金蘇維埃舊址、西柏坡紀念館等紅色地標實施預防性保護;更需創新“軟件”表達——通過沉浸式劇場、互動展覽等年輕化傳播方式,讓“半條被子”“真理的味道”等革命故事煥發新光彩。黨員干部當以“紅色基因解碼者”的自覺,將革命傳統教育融入主題教育,從黨史中汲取攻堅克難的智慧與力量。
汲取創新動能,鑄就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高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熔鑄了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與中華文明智慧結晶,孕育出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等時代精神,彰顯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品格。實踐表明,文化創新須實現“雙向突破”:故宮博物院通過數字故宮建設,讓文物衍生品年銷售突破15億元;河南衛視“中國節日”系列以“網劇+網綜”形式打造現象級文化IP;B站青年創作者用“國潮”動畫演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傳統美學+現代技術+青年表達”的創新范式。面向未來,要構建“思想引領+技術驅動+全球傳播”的文化創新生態,重點培育具有中國氣派的影視、游戲、數字藝術等文化業態,在國際傳播中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文化強國建設既要厚植“何以中國”的文明底蘊,更需回答“何以未來”的時代之問。廣大黨員干部要自覺擔負新的文化使命,以“致廣大而盡精微”的實踐智慧,在創造性轉化中延續文明薪火,在創新性發展中攀登文化高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磅礴精神力量。(浙江省平陽縣蕭江鎮人民政府 葉宗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