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全面振興的時代浪潮中,農文旅三產融合已成為激活鄉村發展新動能的關鍵密鑰。農業、文化、旅游產業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相互交融、協同發展,為鄉村勾勒出一幅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新圖景。
做好產業融合文章,是化學反應式的蝶變躍升。傳統農業往往局限于農產品種植與銷售,附加值低、抗風險能力弱。農文旅三產融合讓農田變身景觀,農產品也轉化為旅游資源。浙南地區許多村落已經將原本單一的農業生產,與觀光研學、家庭農場體驗等文旅項目相結合,形成了集觀光、休閑、研學于一體的經營模式。游客在這里既能感受田園風光,又能參與農事體驗,還能購買特色農產品,實現了農業從“種得好”向“賣得好”,再到“體驗好”的轉變,極大提升了農業產業的綜合效益。為進一步深化產業融合,要以政策為牽引,支持農業園區向文旅綜合體轉型,鼓勵開發各種“農業+”復合型業態,讓游客沉浸式感受甚至參與其中,實現從“消費者”到“參與者”的角色轉變。
做好產業融合文章,是守正創新中的煥新表達。推進本土特色文化的創新表達是促進農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的要義。以往許多鄉村文化因缺乏傳播載體逐漸被遺忘,如今,通過與農業、旅游的融合,鄉村文化以鮮活的形式呈現在游客面前,卻仍然面臨著同質化競爭嚴重的問題。要讓文化在產業融合中扎根鑄魂,就要立足本土文化資源稟賦,推動鄉村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進一步促進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可開展“鄉村文化基因解碼工程”,系統梳理當地非遺技藝、民間傳說等文化資源,開發文化 IP 衍生品。例如將傳統剪紙、刺繡圖案融入文創產品設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伴手禮;利用短視頻平臺等媒體矩陣推廣具有本地特色的鄉村文化,擴大文化傳播影響力。此外,還可舉辦鄉村文化藝術節、民俗文化體驗周等活動,通過實景演出、互動游戲等形式,增強游客文化體驗感,讓鄉村文化真正“活起來”。
做好產業融合文章,是長效發展的持續賦能。單純的旅游開發可能帶來一時的熱度,但難以形成持久的吸引力,如何變一時的“流量”為長久的“留量”,是各地需要回答的課題。利用旅游資源的前提是生態保護,為實現農文旅融合的可持續發展,應建立生態環境承載力監測機制,避免過度開發對環境造成破壞,推廣“低碳旅游”模式;開發森林康養、濕地科普等生態旅游產品,讓游客在親近自然的同時增強環保意識。同時,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引導村民參與旅游服務,讓村民從民宿經營、農產品銷售中獲得穩定收入,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作者:熊璐瑤,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崇福鎮東安村選調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