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24日起,四川省南江縣將米倉道美食街打造成“山貨集市”,56家參展商攜1000余種特色農產品亮相。真空包裝的南江黃羊鹵味香氣撲鼻,印有光霧山紅葉圖案的富硒茶禮盒整齊碼放,更有浙江東陽市企業帶來的“茶酒”“木雕聯名農產品”等跨界新品吸引眾人目光。這場以“品南江農特·助鄉村振興”為主題的農特產品春季促銷行,不僅是一場熱鬧的集市,更是浙川東西部協作八年來深耕消費幫扶的縮影。
山貨變金貨 協作有密碼
“來,嘗嘗我們的茶酒,用南江高山大葉茶泡制的東陽黃酒。”在東陽市龍盤玉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金美霞的展位前,玻璃酒罐在陽光下折射出琥珀色光澤。這款浙江東陽與四川南江兩地聯手研發的“跨界產品”,正是東西部協作的生動注腳。浙江東陽的釀酒技術與四川南江的優質茶葉相結合,經過三年研發改進推出后,2024年在浙江市場銷售額突破300萬元。“以前南江茶葉大多以原料形式售賣,現在通過品牌包裝和深加工,單價翻了兩番。”金美霞的話道出了浙川東西部消費協作的關鍵——讓“好產品”變成“好商品”。
在四川德健南江黃羊食品有限公司展位前,真空包裝的即食羊雜、羊肉干供不應求。銷售人員張海波一邊忙著掃碼收款一邊說:“今天上午已經賣了200多單,上海、杭州的客戶現場下單后多選擇冷鏈配送。”這家曾以活羊銷售為主的企業,在浙江東陽的幫扶下建立了標準化分割生產線,開發出12種深加工產品,2024年僅電商渠道銷售額就達到了500萬元,帶動3000余戶養殖戶年均增收8000元。
擺攤變鏈條 協作再升級
南江縣農特產品銷售集市上,浙江東陽木雕工藝裝飾的展位格外顯眼,由木雕書簽、茶盤與南江銀耳、蜂蜜組成的“非遺禮盒”成為游客搶購的熱門商品。“我們不僅是賣產品,更是搭平臺。”四川省光霧山秦川文旅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蕓介紹,此次活動引入5家東陽企業,不僅帶來了資金和技術,還輸出了東部地區成熟的市場經驗。從包裝設計到品控標準,從渠道對接到品牌運營,逐步構建起“東部企業+南江基地”“東部市場+南江產品”的全鏈條協作模式。
數據印證著協作成效:今年一季度,南江縣依托東西部協作完成農特產品銷售額2500余萬元,較2024年同期增長40%。南江縣供銷社黨組成員羅忠的筆記本上寫滿了新簽約的合作項目:浙江東陽超市將設立“南江農特專柜”,浙江電商平臺計劃開設“大巴山特產館”,兩地還將共建20個標準化種植養殖基地。“以前是‘擺攤三天’,現在是‘長效對接’,我們的南江黃羊肉通過冷鏈專線,48小時就能從大巴山南江運到東陽餐桌上。”他說。
小產品大情懷 共富路心手牽
在展銷集市一角,東陽客商王強用不太標準的四川話與南江養蜂大戶陳飛交流:“花期是什么時候?蜂蜜波美度能達到多少?”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東西部協作中上演。自浙江東陽與南江結對以來,累計助銷農特產品超2億元,5萬余名脫貧人口受益。更重要的是,東部的市場理念和品控標準正悄然改變山區農業。目前,南江已有12個農產品獲得有機認證,8個產品入選“四川扶貧”公益品牌。
“南江黃羊成了‘網紅’,我們的山村也變了樣。”李菊英指著手機里的訂單記錄,笑紋爬上眼角。她或許不知道,在浙江東陽的中小學校園里,孩子們正通過“我為南江特產代言”活動,用作文和繪畫講述大巴山的故事,家長們則通過網購助力這場跨越千里的“牽手”。當東陽的木雕技藝遇見南江的山水人文,當黃羊肉、富硒茶端上東部餐桌,消費協作早已超越商品交易,成為浙川兩地心手相連的情感紐帶。
走出去更走遠 山海情續新篇
暮色漸深,集市散去,展臺上“南江產·南江造”的藍色標語格外醒目。對這座秦巴山區的縣城而言,農特產品促銷活動既是成果展示,更是新起點。正如羅忠所說:“我們正籌劃‘直播助農’‘康養+定制’等新模式,讓南江的好產品不僅‘賣得出’,更能‘賣得好’。”當大巴山的云頂茗蘭茶飄進東海之濱的茶館,當東陽客商成為南江茶農的“微信好友”,這場以“農特”為媒的協作,正為南江鄉村全面振興寫下最生動的注腳。(南江縣融媒體中心 王廷彬 彭興國 王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