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陽下,新補植的護岸林郁郁蔥蔥,成群的白鷺、蒼鷺在水面自在盤旋、覓食。近日,寬甸縣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走進蒲石河濕地開展“回頭看”行動,認真查看河流水質、樹木生長等情況,并回訪村民了解保護成效。曾經受損的濕地已煥發生機。
蒲石河濕地作為鴨綠江一級支流孕育的生態寶庫,是白鷺等國家二級保護珍禽及眾多“三有”保護鳥類的重要棲息地。豐富的水生植物與魚蝦資源為候鳥提供了覓食場所,更維系著區域生態平衡。但非法傾倒固廢、砍伐護岸林等行為一度讓候鳥生存堪憂。
2023年3月,寬甸縣檢察院在濕地保護專項活動中發現,濕地流域出現23處大型垃圾堆,河道與岸邊垃圾遍布,水體污染嚴重,百余株生長逾20年的護岸林遭非法砍伐,河岸生態及候鳥棲息地嚴重受損。經過深入調查,發現相關行政機關存在監管缺失、未編制濕地保護規劃等問題。
查明情況后,寬甸縣檢察院依法向相關部門宣告送達行政公益訴訟檢察建議和社會綜合治理檢察建議。在檢察建議推動下,各方積極開展固廢清理專項行動,清運約300噸垃圾并加強巡查。2024年4月初,300余株護岸林完成補植,濕地保護規劃啟動編制。縣檢察院運用“河長+檢察長”協作機制,推動多部門常態化聯動治理,并借助“益心為公”檢察云平臺邀請20名志愿者全程跟進監督整改過程,形成濕地保護合力。經過多次深入排查和整治,濕地水質顯著改善,護岸林生態防護功能逐步恢復。清澈的水面、茂密的蘆葦蕩、成群的候鳥,構成了一幅幅動人的生態畫卷。
下一步,寬甸縣檢察院將持續深化跨部門協作,緊盯濕地生態修復關鍵環節,加強對候鳥棲息地的常態化巡查監督。同時,依托檢察建議強化法律監督效能,推動濕地保護規劃落地見效,筑牢候鳥棲息“綠色家園”,守護蒲石河濕地生態屏障,為推進地區生態文明建設貢獻檢察力量。(寬甸滿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 李海賓 賈雨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