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光明區馬田街道以“百千萬工程”總攬發展全局,錨定光明科學城“一城三區”總目標、總牽引,充分發揮毗鄰大科學裝置集群的區位紅利和扎實的制造業基礎優勢,爭當光明科學城科研成果轉化的關鍵承接者,創新打造“科學智造城”,奮力將“愿景圖”推向“實景畫”,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提高站位謀劃推進“百千萬工程”
馬田街道深化對“百千萬工程”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明確認識到其是牽動發展全局的關鍵之舉。立足基層治理主陣地,對標光明科學城建設,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不斷增強發展穩定器、蓄水池功能,推動經濟生產高效運行、民生福祉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良性循環。打造大仟里商業綜合體、光明國際汽車城、圍岸步行街等一批大型特色商圈,推動產業空間發展,超額完成全區“5+8”連片產業空間土地整備年度任務,完成土地整備面積44.72萬平方米,任務完成率達207%。
依托組織優勢轉化基層發展優勢
創新打造“基層治理小分格”工作模式,按照“屬地管理、規模適度、無縫覆蓋、最小顆粒度、人文片區完整性、工作量均衡”等原則,將街道10個社區細化為68個小分格,大幅提升治理顆粒度和精準度。選派130名在編干部擔任指導員,下沉1053名工作人員到小分格,在格內統籌包干208項治理事項,為超大型城市、高密度社區、陌生人社會治理提供了馬田經驗,相關工作案例獲評全國“2023創新社會治理典型案例”“全國社區黨建創新案例優秀案例”。當前,黨政、企業、社會三方協同發力的聯動格局已經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企業積極投入、社會廣泛參與、群眾發揮主人翁作用的工作格局邁向新臺階,為馬田街道“百千萬工程”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
強化集體資產效能激活產業動能
聚焦“放權賦能”改革導向,通過創新機制、盤活資源、優化服務,全面提升社區集體經濟“造血”功能,推動股份合作公司改革走深走實。優化政商互動生態。標準化設立15個“經濟服務格”,整合企業服務、招商引資、安全監管等職能,打造“精細化+一站式”服務體系,2024年累計解決企業訴求1300項,推動政商互動從“被動管理”向“主動服務”升級;創新實施電動自行車入園區,建立電動自行車全鏈條精細化管理機制,在107個工業園區內增劃停車位6萬余個、增設充電口6000余個,轄區消防安全、交通秩序、市容市貌明顯改善。統籌開展園區統租納管計劃,積極推動區屬國企統租集體工業園區,營造優質空間有效拓展、集體經濟保值增值、營商環境風清氣正的良好局面。目前,統租轄區第四工業園、馬山頭世峰工業園等集體物業12.47萬平方米,實現產值超40億元,較改造前增長8倍,修訂完善轄區16家股份合作公司內控制度,為集體經濟發展積蓄力量。街道產業根基持續夯實,引項目、強鏈條、拓市場的虹吸效應日益凸顯。
服務增效益拓寬基層治理新路徑
馬田街道緊扣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群眾關切領域,推進全齡段、多層次民生服務網絡建設,切實提升公共服務覆蓋面和滿意度。引入深圳外國語學校等優質教育資源,推動光明高中園建成投用,轄區學位增加至3.6萬個,新增1個社康中心,實現10個社區社康中心全覆蓋,新建7個社區公園、2個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及圖書服務點,建成街道長者飯堂和40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驛站,打造“十五分鐘養老服務圈”和便捷托育服務體系。設立就業驛站、零工市場、南粵家政等基層服務站點,“小分格民生大服務”獲中共中央社工部主管《社區》雜志刊登,殘疾人就業案例獲全省社區康園中心優秀案例評選特等獎,2024年順利完成安居瑾華庭、安居嘉禧苑、薯田埔花園、兆邦基端慧苑4個小區共5960套政府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籌集社會主體保障性租賃住房732套,為新市民、青年人提供多元化安居選擇。(深圳市光明區馬田街道辦事處主任 朱裕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