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全面振興,集體經濟是根基。如何激活村集體經濟的“一池春水”?答案在于從“輸血”轉向“造血”,以創新思維解鎖發展密碼,讓資源活起來、產業興起來、農民富起來。
強化黨建引領,壓實發展責任。需建立目標考核機制,將集體經濟指標納入黨建考核體系,形成鎮村兩級書記主抓、聯席會議統籌的工作格局。實施干部能力提升工程,通過專題培訓、實踐鍛煉等方式強化干部履職能力。完善激勵約束制度,將集體經濟收益與干部待遇、評優評先掛鉤。充分發揮“頭雁”效應,選育政治過硬、能力突出的村黨組織帶頭人。
堅持因地制宜,優化發展路徑。推行“一村一策”發展模式,建立資源稟賦分析機制,精準定位產業方向。構建特色產業培育體系,立足區位優勢發展農旅融合、規模種養、物業經濟等業態。強化產業協同發展,推動土地集中流轉、資產整合開發、產業鏈條延伸。建立動態評估機制,及時調整不符合實際的產業規劃。
創新運營模式,拓寬發展空間。深化資產運營改革,通過租賃經營、股份合作等方式盤活閑置資源。探索多元合作機制,構建“村企共建”“校地合作”“飛地經濟”等利益聯結模式。推進數字化轉型,搭建電商平臺、智慧管理系統,暢通農產品上行通道。創新金融服務方式,探索集體資產抵押融資、產業基金運作等新路徑。
夯實人才支撐,激活發展動能。實施“人才回鄉”工程,建立大學生、退役軍人等人才信息庫。完善人才培養體系,開設集體經濟專題研討班,培育職業經理人隊伍。創新人才使用機制,通過項目合作、技術入股等方式柔性引才。健全人才激勵機制,設立集體經濟發展專項獎勵基金。
完善監管體系,筑牢發展根基。構建全流程監管機制,建立“三資”管理平臺實現動態監測。推行陽光運行制度,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決策程序。創新群眾參與機制,建立村民代表監督小組和項目評議制度。深化信用體系建設,將集體經濟收益分配與基層治理成效掛鉤。
激活集體經濟“造血”功能,需要構建黨建引領、因地制宜、模式創新、人才支撐、監管保障“五位一體”的發展體系。唯有破除“等靠要”思維,建立市場化、專業化、可持續的運營機制,方能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讓集體經濟真正成為強村富民的活力源泉,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持久動能。(中共萬安縣委組織部 王嘉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