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鄞州區鐘公廟街道歡樂海岸社區以“潮領友社”黨建品牌為引領,創新構建“五友工作法”,通過建強“朋友聯建”,做優“老友服務、青友發展、小友共育”,實現“好友治理”,從“陌鄰家園”向“全齡友好”轉變。近年來,獲評省級黨群服務中心、省級四星級社區服務綜合體、全省第二批共同富裕“一老一小”服務場景等40余項榮譽。
深化“朋友聯建”,織密黨群連心網
縱向構建“社區黨委—網格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聯動機制,細分為11個網格和36個微網格,實現黨建與治理雙融合;橫向聯合城管、學校、企業等60家共建單位,集全域合力聯動,構建多元協同的“紅色生態圈”。例如,攜手浙大寧波理工推進“一社一校”黨建聯建項目,共建運動健康型社區;聯合中國移動強化“一社一企”,建設“智慧社區”服務場景,推行商家聯盟積分兌換機制;聯合區文聯推行“一社一部門”,通過大咖入駐實現“家門口的美育”,推動社區治理從單一管理轉向立體化協同。
做優“老友服務”,提升老齡關愛圈
創設老年學堂學習場景,開設家門口的老年大學,先后推出聲樂、朗誦、國畫、編織、太極拳等10余門課程,年服務老年人3840人次,2024年獲評省級學習型社區。激活“空間置換”動能,引入中醫義診、心理咨詢、寵物義診、口腔義診、公益紅娘、愛心義剪等解憂服務,每周服務80余人次;組建“臨時親友”陪診團等多支志愿隊伍,吸納180余名微網格員、黨員居民開展服務,幫扶病弱老人。通過“最美陽臺”等活動推動制定《鄰里公約》,形成“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互助生態。
激活“青友發展”,打造雙創賦能站
建強“友社”青年家庭發展綜合體,設置共享自習室、共享直播間、個案工作室,提供留學規劃、創業輔導、技能培訓、資源對接等12項服務,孵化留學咨詢、非遺牛肉、心理學講師團、社區悅讀會等青年創業項目6個。成立青年“友聲”宣講團等8支文化團隊,培育社區籃球隊等體育社群,年均舉辦文創市集、體育比賽等活動60余場。優化“合伙人生態圈”,以多元服務筑基、專業集成破局,提供舞蹈、聲樂、瑜伽等20余門青年課程,年均服務青年1500人次,助力青年實現從“社區客”到“主人翁”的身份轉變。
創新“小友共育”,建設成長生態圈
成立鐘公廟街道首個社區強社公司,構建“空間運營—服務增值—反哺民生”閉環機制,已創造21.6萬元營收,利潤的20%匯入社區公益基金,反哺于社區民生項目。引入市青少年宮開設科創、美育等課程,聯合蒙潤園等專業機構提供普惠托育服務,開發“小友‘瓣’事”兒童參與社區微治理項目,培育46名“小管家”參與微治理,打造家門口的“小友成長營”。引入“大咖工作室”機制,整合書法名家陸愛國、美育專家邵偉飛等資源開設特色課程,年服務兒童超1200人次,獲評寧波市第三批示范兒童之家、第二批兒童友好社區。
完善“好友治理”,構建協同共治體
建立“歡樂會客廳”三級議事機制,把陌鄰變為好友。聯動紅色居業物多方群策群力,通過問卷收集民生訴求561條,其中居民關注度最高的10件民生小事通過黨員認領逐步落實。在“解憂雜貨鋪”設置意見箱,隨時反映群眾煩心事,如商圈噪音擾民曾讓居民頭疼,通過議事協商,推動內部道路降噪改造;組建“紅色商圈治理聯盟”,推行商戶星級評定與資源反哺掛鉤機制,引導商家提供免費托管場地等社區服務,推動形成“需求大家提、事務集體議、成果共同享”的治理新范式。
通過“五友工作法”的深入實踐,歡樂海岸社區實現治理主體從行政主導到多元共治、服務供給從基礎保障到精準適配、社區關系從空間聚居到情感交融的三大躍升,形成“全齡參與、全時響應、全域協同”的治理新格局。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鐘公廟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