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簡優化基層考核為基層減負是一項系統工程,非一日之功,須久久為功。應正確把握“加”和“減”的關系,切實把面向基層的多頭重復、指標細碎、方式繁瑣的督查檢查考核減下來,進一步為基層減負、提質、增效,讓基層干部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到干實事上。
以考核“松綁”為基層減負,重在減“冗余指標”,加“內生動力”。減負不減責任,盡責方能增效。考核是引領基層工作的“指揮棒”,更是檢驗治理效能的“試金石”,但若名目繁多、內容蕪雜,只會讓基層干部疲于應付、無所適從,不僅發揮不了引領作用,還會增加基層負擔。從源頭為基層減負“松綁”,優化考核體系是關鍵,推行“一把標尺量到底”的集約化考評模式,整合多頭考核,減少“多線作戰”“層層加碼”,構建科學化、精準化的考評機制。減少考核事項,消除重復性、形式化考評項目,清理常規事務考核化傾向,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確保考核內容精準簡潔、透明務實。此外,還得把握考核重點,聚焦“國之大者”與地方發展關鍵變量,建立靶向指標庫,以“精準滴灌”取代“大水漫灌”,確保各項指標設置都有的放矢。精簡后的考核體系如同“四兩撥千斤”,既卸下冗余考核的“沙袋”,又激活干部隊伍的“動能池”,推動治理效能與干事熱情同頻共振。
以程序“瘦身”為工作提質,重在減“繁瑣程序”,加“執行效率”。為基層減負,減的是量,求的是質。復雜的考核程序只能增加工作冗余,降低執行效率,以留痕多少,上報材料多少為標準,只會催生形式主義,助長“材料政績”。為實現效能躍升,要強化統籌設計,建立“大考核”協同機制,考核辦要牽頭組織、明確責任、整合資源、統一標準,確保各部門工作有序銜接,避免多頭指揮和重復勞動。推動智慧轉型,推行“云端考核”新模式,破除臺賬依賴癥,減少現場考核、實地抽查,切實精簡考核流程,真正把干部從迎檢陪查中解放出來。實施精準調控,建立“季監測、半年評、年收官”的周期性管理機制,取消碎片化日常考核,讓基層從“考核疲勞”轉向長效治理。這套組合拳既能破除重痕不重績的沉疴,又能倒逼考核指揮棒向實績實效聚焦,實現基層治理從“事務應對”向“價值創造”深度轉變。
以服務“賦能”為考核增效,重在減“督查問責”,加“下沉服務”。考核制度本應是發現問題、校準方向、促進發展的治理工具,卻在執行中異化為形式主義的重負。改革的關鍵在于建立“服務型考核”新范式,將行政壓力轉化為治理效能,推動單向督查問責向多元服務賦能轉變,通過政策解碼、技術攻堅、資源鏈接等立體化支持體系,實現“督中有導、考中帶幫”的良性互動。建立權責適配機制,以清單化明晰層級權責,斬斷責任傳導的“甩鍋鏈條”,構建“屬地吹哨、部門報到”的協作網絡。激活結果運用效能,將考核結果與干部選拔任用、獎懲激勵掛鉤,以擔當作為評價打破政績“大鍋飯”,建立“能者得彰、庸者讓席”的激勵機制,形成“以考促干、以幫促效”的新格局,真正實現考核與服務雙輪驅動。(韓偉 賈少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