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質,但起決定作用的是黨性,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深入推進作風建設,必須把加強黨性修養作為關鍵之舉和重要一環,返璞歸真、固本培元,從思想根源上解決問題
(一)
寶塔山下,延安革命紀念館內,一幅幅黑白照片串聯起難忘的歲月與壯闊的征程。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來到延安革命紀念地,瞻仰中共七大會址、毛澤東舊居,重溫延安精神。參觀結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同志要把老一輩革命家和共產黨人留下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傳承好發揚好,勇于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這一場景既是對歷史初心的追尋,更是對新征程新使命的宣示。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百余年來,我們黨一以貫之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強調以黨性、信念立身干事。從井岡山時期的“三項紀律、六項注意”,到七屆二中全會提出的“六條規定”;從改革開放之初端正黨的作風,到新時代的中央八項規定……始終要求黨員干部用黨性原則修身律己,以堅強黨性取信于民、引領群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制定出臺中央八項規定開局破題,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完善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制度機制,講排場、比闊氣等不良風氣得到校正,崇實尚儉、戒貪尚廉等新風正氣不斷充盈,八項規定歷史性地改變中國,成為新時代管黨治黨的“金色名片”。
(二)
本立而道生,本正而形聚。作風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質,但起決定作用的是黨性,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新時代開展的歷次黨內集中教育,都聚焦黨性這個根本,以思想教育打頭,對標黨風要求找差距,對表黨性要求查根源,對照黨紀要求明舉措。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黨性修養好、黨性堅強,遵守黨紀就會更加自覺。
然而,實際工作中,部分黨員干部放松了對自身黨性修養的錘煉,出現了精神缺鈣、行為越軌的現象。有的理想信念滑坡,對黨不忠誠不老實,嘴上高喊共產主義,心里壓根不信;有的信仰不牢、立場不穩,面對艱難險阻,經不起考驗,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不堅決、打折扣;有的精神空虛、自甘墮落,迷信“能人”“大師”,不信馬列信鬼神。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黨的形象和威信,削弱了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追根溯源都是黨性不純、黨性不強所致。
深入推進作風建設,必須把加強黨性修養作為關鍵之舉和重要一環,返璞歸真、固本培元,重點突出堅定理想信念、踐行根本宗旨、加強道德修養,從思想根源上解決問題,為推動黨的作風持續向好打基礎增動力。
(三)
看作風問題,不能只看表象;改工作作風,也不能簡單就事論事。要堅持舉一反三,透過作風問題千變萬化的“皮”,摸清腐蝕軟化的“骨”,縷清“病灶”、透析“病源”,在解決作風問題的基礎上解決好黨性問題,解決好理想信念問題,逐步由表及里、固本培元。
深化理論武裝,讓信仰之光穿透層層迷霧。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靜下心來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讓黨的理論成為滋養心靈的甘露,讓初心使命在歲月洗禮中愈發堅定,讓理想信念在風雨考驗中愈發鮮明。要深入學習黨的歷史,深刻領悟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從黨的輝煌成就、艱辛歷程、歷史經驗、優良傳統中汲取奮進力量,弄清楚我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弄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不斷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不斷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強化自我約束,讓規矩之繩校準行為坐標。要時刻牢記“堤潰蟻穴,氣泄針芒”的古訓,堅持從小事小節上加強修養,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我,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態度,時刻用黨章黨規的“模具”匡正言行,以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對照自省,真正讓實事求是的清風吹散浮夸之風,用真抓實干的清氣驅散虛浮之氣。要充分發揚“啄木鳥”精神,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手術刀”,精準剔除宗旨淡漠、消極應付等思想病灶,真正做到見微知著、防微杜漸。要時刻繃緊紀律規矩這根弦,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加強黨性修養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更要體現在具體工作中。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把權力看作責任,把職位看作服務,把崗位看作奉獻,始終做到清正廉潔、秉公用權。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扛事擔責,以“事不避難者進”的勁頭沖鋒在前,把崗位當戰位、把任務當使命,在鄉村振興、項目攻堅等主戰場主動領題、破題解難。要敢于直面工作中的困難和挑戰,不回避、不推諉,以釘釘子精神做實做細做好各項工作。在面對復雜局面和棘手問題時,能夠挺身而出、勇挑重擔,用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熱愛,真正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實際成效。
(執筆:譚文旭 蔣家安 霍笑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