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周宿渡社區作為鄞州區白鶴街道的一個小型社區,雖僅1314戶,但結構復雜,涵蓋5個小區、2家公寓、2棟商務樓宇和1個商業廣場。長期面臨著“小區散、陣地少、資源緊、治理難”的困境。面對挑戰,社區深挖作為寧波四大古渡口之一的“周宿渡”歷史底蘊,將“勇立潮頭、同舟共濟”的古渡精神融入現代治理,以“黨建引領、多元參與”為核心理念,精心打造“同‘周’共渡”黨建品牌,走出了一條以共享機制激活治理效能的新路徑。
筑牢“同‘周’”根基:聚合資源,共建治理共同體。一是黨建領航強軸心。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核心作用,整合8家黨建共同體聯盟單位及“雙報到”在職黨員力量,構建緊密聯動網絡。二是多元參與匯合力。廣泛吸納轄區商務樓宇、泛迪中心商圈商戶、社會組織及熱心居民等多元主體,形成“組織共建、服務共治、資源共享”的治理新格局,有效突破資源瓶頸。
創新“共渡”機制:精準服務,共享品質新生活。社區聚焦全齡需求,孵化6個系列“共享+”項目,將閑置資源轉化為惠民陣地。一是空間共享,變“閑”為“寶”。“泛花似錦”共享花園:聯動多方盤活300㎡閑置空地,打造集花卉欣賞、種植體驗、休閑互動于一體的綠色共享空間。“動感時代”共享運動空間:通過“居業物”三方協同,喚醒640㎡廢棄露天平臺,建設含塑膠跑道、羽毛球場、兒童樂園、漫步圈的多功能運動場,滿足全齡健身需求。“華庭植韻”共享植物園:在280㎡公共綠地種植800余盆花卉及10多類樹苗,融合科普教育、休閑議事功能,并以物業專業養護+志愿者服務,提升環境品質與社區凝聚力。二是服務共享,情暖“一老”。“周涌有味”老年共享餐廳:聯合泛迪中心商場涌家味大食堂,為居住在轄區內60周歲以上老人提供安全、便捷、實惠的日常就餐服務(中餐8.5折、晚餐6.8折),讓“暖心飯”就在家門口。三是設施共享,便利萬家。“風雨同周”共享雨傘:借助慈善力量與共建單位支持,在5個小區46個樓道全覆蓋設置600余把共享雨傘點,并激發居民、快遞小哥主動貢獻閑置傘具,形成互助循環。四是文化共享,潤物無聲。“清風徐來”共享大堂:將具有家風、社風、清風等廉潔元素的剪紙、書法、繪畫作品,巧妙融入精裝地下入戶大堂,打造居民歸家路上的“清廉風景線”,讓正能量觸手可及。
彰顯“同‘周’共渡”成效:小社區書寫治理大文章。周宿渡社區以“共享”為鑰,成功破解了小社區資源散、整合難、服務覆蓋不足的困局。一是閑置空間“活”起來。超過1220㎡的邊角地、廢棄平臺蝶變為花園、運動場、植物園等高人氣共享空間。二是多元力量“融”進來。黨建引領下的聯盟單位、在職黨員、商戶、居民等深度參與,形成可持續的共建共治生態。三是全齡需求“應”起來。從老人“暖心飯”、兒童游樂場到青年運動空間、廉潔文化熏陶,精準覆蓋不同群體核心關切。四是睦鄰氛圍“濃”起來。共享項目成為居民交流互動、增進認同的紐帶,社區凝聚力顯著提升。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白鶴街道周宿渡社區的實踐深刻表明,只要深挖在地文化精神,堅持黨建引領下的多元協同,以“共享”思維盤活資源、鏈接需求。即使規模有限的社區,也能在基層治理的浪潮中揚帆遠航,繪就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圖景。“同‘周’共渡”社區品牌,為破解類似社區治理難題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鮮活樣本。
(作者:姜琳,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白鶴街道周宿渡社區黨委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