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嚴密的制度體系,不良作風難免會“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解決作風問題,既要不斷加強黨性修養,也要加強制度建設,一手抓建章立制,一手抓貫徹執行,形成閉環管理,讓“潛規則”不再風光、讓“變通之徒”無施展之處
(一)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各個時期的珍貴黨章版本引人注目。這是百年大黨堅持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的生動縮影。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這么多年,作風問題我們一直在抓,但很多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愈演愈烈,一些不良作風像割韭菜一樣,割了一茬長一茬。癥結就在于對作風問題的頑固性和反復性估計不足,缺乏常抓的韌勁、嚴抓的耐心,缺乏管長遠、固根本的制度。”
中央八項規定實施以來,堅持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什么問題突出就重點解決什么問題,從“舌尖上的浪費”到“車輪上的鋪張”,從“舞臺上的奢華”到“會所中的歪風”,將制度建設貫穿作風建設全過程,注重用制度治黨管權治吏,著力從體制機制上堵塞漏洞,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織密制度之籠。中央八項規定宏觀著眼、微觀著力,直擊要害、務實管用,成為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的成功典范。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如果沒有嚴密的制度體系,不良作風難免會“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過去,一些地方和部門曾因制度缺失或執行不力,導致“破窗效應”蔓延,作風問題反彈回潮。
解決作風問題,既要不斷加強黨性修養,也要加強制度建設,一手抓建章立制,一手抓貫徹執行,形成閉環管理。要緊盯“四風”新表現新動向,及時完善制度規范,堵塞漏洞。要強化制度執行,堅決維護制度的權威性,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為,讓“潛規則”不再風光、讓“變通之徒”無施展之處,使黨員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二)
作風建設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猛藥去疴是決心,系統施治是智慧。既要有刮骨療毒的霹靂手段,也要有日日做功的綿綿之力。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是制度治黨的辯證法,也是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的關鍵所在。
堅持“當下改”,要突出問題導向,從解決問題中找到制度建設的切入點。對公款旅游、違規吃喝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四風”問題露頭就打、快查嚴辦,形成震懾。對于干部群眾特別是基層群眾反映的作風方面具體問題,不能以原則來應付具體,不僅要微觀著力、具體解決,還要宏觀著眼,分類識別研判,看是個別問題還是普遍問題,是某一個工作環節的問題還是工作全過程的問題,是由比較單一原因造成的問題還是由深層次復雜原因造成的問題,由表及里,透過現象看本質,從解決個別具體問題中找準需要面上解決的普遍性問題,從解決“一件事”到解決“一類事”。
“長久立”要堅持查找問題和深化改革相統一,從問題入手,抽絲剝繭,查找根源基礎上,堅持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持續在增強指導性、針對性、操作性上下功夫,與時俱進推進制度創新,做到既堅持解決問題又堅持簡便易行,既堅持目標導向又堅持立足實際,在破立并舉中完善問題發現、解決、效果評估等制度機制,把作風建設的好經驗好做法及時以制度形式固定下來,長期堅持下去。
建章立制絕非照抄照搬、更非“邯鄲學步”。要兼顧“長久立”和“回頭看”,更好地體現時代性、針對性和穩定性,將現有的制度與過往的實踐連接起來,與獲取的新鮮經驗貫通起來,與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聯系起來,與時代要求和群眾關切結合起來,既要著眼新情況制定和配套新的制度,也要給已有的制度“打補丁”,廢止難操作、不適用的制度,以免出現水土不服、牛欄關貓等情況。
制度的基礎在制定,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如果思想上觸動,落實上沒行動,不良作風就會“死灰復燃”。黨員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強化制度意識,帶動影響身邊人學習制度、尊崇制度、維護制度,嚴格執行制度規定,嚴格把握政策界限,自覺接受黨和人民監督,做到憑制度管人、靠規章辦事、依原則用權,處處扎緊思想的“籬笆墻”,時時捍衛制度的公信力。要給制度的籠子“通上高壓電”,采取巡視巡察、隨機抽查、跟蹤問效等方式,對制度落實不力、工作推進緩慢、工作成效不明顯的,發現一起、懲處一起、警示一片,絕不搞特權例外、絕不遷就姑息,真正讓制度生威生效。
(執筆:劉光柱 程建全 陳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