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湖北省大冶市觀山小學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深入推進“大思政課”建設,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如今,觀山小學的“大思政課”建設已取得顯著成效,為學生的成長筑牢了的思想根基。
黨組織是觀山小學“大思政課”建設的核心力量。學校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定期召開黨支部委員會、黨員大會,組織黨員教師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通過這些學習活動,黨員教師們深刻領悟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將黨的教育方針融入日常教學,為“大思政課”建設把穩思想之舵。
在黨支部的統一領導下,學校構建了各部門協同推進的思政工作體系。從教學部門到后勤部門,從領導班子到普通教師,全校上下齊心協力,共同參與思政教育工作。這種齊抓共管的局面,為“大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讓思政教育貫穿于學校工作的每一個環節。
優化課程體系是觀山小學深化“大思政課”內涵的重要舉措。學校將思政課放在大中小學思政育人一體化的總體思路中統籌布局,精準把握小學階段啟蒙道德情感的目標。2023年5月,觀山小學成為“湖北理工學院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共建單位”,借助這一平臺,學校加強了與初中、高中和大學的銜接。
在課程設置上,學校嚴格落實道德與法治課程要求,同時深挖各學科中的思政元素,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融合。如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品讀經典文學作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在科學課上,引導學生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通過學科協同推進思政一體化,觀山小學將思政教育深度融入各學科教學,真正實現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教師是思政教育的關鍵力量,觀山小學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學校提出“每位教師首先是教育者,其次才是學科教師”的理念,每月開展常態化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每學年評選師德標兵,并在學校文化墻宣傳師德先進事跡,營造了崇德尚教的良好氛圍。
為提升教師的思政育人意識和能力,學校對全體教師開展常態性培訓。利用“一人一課”教學展示活動(要求人人參與、課課過關),將“育人價值”納入評價指標,促進學科育人能力提升。同時,扎實開展“三個一”集體備課活動,即每次集體備課圍繞一個研究主題、安排一個中心發言人,著力解決一個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對于上競賽課與展示課的教師,學校成立磨課團隊,助力教師成長。在這樣的培養模式下,一大批年輕教師迅速成長。教師胡嬋娟和劉敏的《道德與法治》課獲評湖北省省級優課,極大地激發了教師們教學研討的熱情。
此外,學校還通過組織專題培訓、教學研討、外出交流等方式,拓寬教師視野,提升教師的思政素養和教學能力。借助與湖北理工學院的合作,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交流互動更加頻繁,相互學習借鑒,對教學內容的把握更加精準。
在“大思政課”建設過程中,觀山小學始終堅持“兒童站立在思政課正中央”的理念,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開展教學活動。學校精心設計校園文化,讓每一面墻壁都成為育人的載體,每一個角落都蘊含教育資源,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情操,塑造健康人格。
在教學方法上,學校鼓勵教師創新,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師們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思考,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緊密結合。學校組織學生參與研學活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每周一的國旗下講話、系列主題活動、主題班會、朗誦比賽、演講比賽、合唱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也是學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形式。以紅色教育活動為例,學校組織學生參觀紅色教育基地、觀看紅色電影、閱讀紅色書籍,讓學生深刻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激發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學校還注重學生的多元評價,每學年評選夢想之星、立德之星、立志之星等十六類“一星章”隊員,激勵學生全面發展。同時,通過家長會、家訪、公眾號等形式,學校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引導家長關注孩子的思想道德成長,構建家校協同育人體系。
未來,觀山小學將繼續深化思政課程改革,拓寬育人渠道,為培養更多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時代新人而努力。(大冶市觀山小學辦公室主任 魏潔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