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各地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各地區各部門都十分注重通過參觀廉政教育基地、觀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對黨員干部開展警示教育。應該說上好警示教育課是堅持學查改一體推進的重要手段,能夠有效提升學習效果,確保學有質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
然而,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仍然存在少數單位警示教育“走過場”“打折扣”等形式主義的現象,比如,有的單位把參觀廉政教育基地當作旅游觀光,一路走馬觀花;有的干部把警示教育當故事聽,不能真正觸及靈魂;有的警示教育只注重形式而忽視效果,將其簡化為“會議+視頻”,既無專題研討,更無整改提升,使得警示教育形式大于內容,效果難以引發黨員干部內心的共鳴。
警示教育要有實效,首要在“精準”。一方面要用活用實教育形式載體,通過現場庭審、廉政情景劇表演等“場景式”學習,“沉浸式”體驗及“預演式”實操開展警示教育,在“走心”和“創新”之間尋求平衡點,讓受教育者擺正心態,不做“旁觀者”、做好“小學生”。黨員干部只有擯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才能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另一方面,避免“大水漫灌”的普適性教育,量身定制教育內容,對不同崗位、不同層級的黨員干部采用不同類型的教育方案,如按照“輕處分、重處分、重大案件”類型,定制常規警示、深入警示和專題警示等分層教育的學習方案,不斷提升警示教育對于受教育者的契合度和代入感。
警示教育要有實效,關鍵在“堅持”。警示教育的落腳點就是讓黨員干部受教育、有啟發,故而不應是一次性的活動,而是要抓在日常,融入經常。這個“木魚”要天天敲,反復敲,要成為黨員干部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警示教育絕不是簡單地觀看警示教育片,參觀教育基地,應該深入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方方面面,警示教育的弦應該時刻緊繃,必須抓常抓細抓長。以“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的堅持,對黨員干部開展常態化警示教育,才能在工作中提前敲響警鐘,防患于未然,真正讓受教育者知規守矩、不越紅線。
警示教育要有實效,核心在“整改”。形成“警示教育+對照檢查+監管反饋”等方式的一體化推進的倒逼機制,進而提升警示教育的效果,實現以案為鑒、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的良性循環,真正將案例暴露出來的漏洞轉化為制度補丁,讓“血的教訓”成為“治的良方”。
警示教育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只有不斷擠掉形式主義的水分,補足精準施策的養分,在黨員干部心中筑起一道“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的紅線底線,才能真正將“不敢腐”的震懾轉化為“不想腐”的行動自覺。(作者:常菁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