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推動民生建設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多地緊扣群眾需求,以“需求清單、資源清單、服務清單”為發力點,將群眾訴求、轄區資源與服務項目一一對應,形成動態響應、資源集成與閉環運行的特質,為破解急難愁盼提供可感可及的基層方案。
“需求清單”精準把脈,民聲成為第一信號。民生痛點往往潛藏于基層末梢,唯有俯身傾聽才能號準脈搏。基層干部主動扎根田間地頭、街頭巷尾傾聽真實的民心民意,通過駐村指導、民情夜訪、圓桌議事等多渠道并用,才能不斷整合出基層的“待辦事項”和工作重點,才能將群眾反映的“加梯意愿”“托育需求”“噪音擾民”等“急難愁盼”動態收集梳理,形成清晰的“需求清單”。廣大黨員干部當以“時時放心不下” 的責任感,把群眾的 “關鍵小事” 當作 “心頭大事”,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實干溫暖民心,避免出現“干部埋頭干、群眾不買賬”的尷尬,真正讓眼睛向下、腳步向下,讓政策舉措精準回應群眾最迫切的呼聲。
“資源清單”高效整合,攥指成拳匯聚治理合力。單靠村社“小馬拉大車”難以承載多元訴求。“資源清單”的精髓在于打破壁壘,將散落在各方的行政資源、市場資源、社會資源及居民內生力量進行系統整合。城管、住建等部門建立 “民生工程聯審聯批” 機制,對加裝電梯、道路修繕等項目開辟 “綠色通道”,壓縮審批周期;第三方電商專業平臺與村莊合作打造 “鄉村共富直播間”,幫助農戶銷售滯銷農產品,完善物流配送體系;高校志愿者開展 “周末課堂”,為社區兒童提供課業輔導與興趣培養,為社區治理出謀劃策。這張清單變“單兵作戰”為“組團作戰”,為化解難題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服務清單”閉環落實,把民生愿景變為幸福實景。治理的成效最終要落腳在“事要解決”上。基于前兩張清單生成的“服務清單”,明確項目內容、責任主體與完成時限,形成“征集、協商、實施、反饋”的完整閉環。從居民提議到加裝電梯竣工運行,從收集停車位缺口信息到盤活資源新增車位并規范管理,廣大黨員干部既要當好 “施工隊長”,緊盯服務清單每個環節,對難點堵點問題親自協調、一抓到底,也要做好 “貼心管家”,持續跟蹤服務效果,確保“民呼”必有實質性“我應”,讓群眾真切感受到“難事有人管、愁盼能化解”。
“三張清單”機制,深刻呼應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當每一份“急難愁盼”都能被看見、被回應、被化解,當基層治理的針腳因這“三張清單”而織得更加綿密,千家萬戶的門檻內便升騰起更多暖意與信心。
(作者:王焱鑫,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