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以數字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引領全球能源產業發生深刻變革。能源數智化轉型是指通過數字技術與智能化手段的深度融合,對能源生產、傳輸、儲存、消費及管理全鏈條進行系統性變革,引導能源領域數據有序流動,構筑高效、低碳、經濟的新型能源體系。區別于傳統能源模式,數智化的能源行業具有智能化生產與管理、高效能源傳輸與調配、個性化能源消費服務、產業融合與創新等顯著特征。
在《關于加快推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基礎上,2025年1月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第六十一條強調國家支持先進信息技術在能源領域的應用,推動能源生產和供應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以及多種能源協同轉換與集成互補。通過制度設計為能源數智化發展奠定了法律基礎,標志著能源數智化進入法治化推進階段。2025年2月,國家能源局印發《2025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進一步指出要積極穩妥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推動能源科技自立自強,尤其是強化能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發展壯大能源新產業新業態,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在能源領域的試點應用。
能源關系到國計民生與國家戰略安全,能源數智化轉型是順應國家戰略需求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當前,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仍然較高,疊加極端氣候頻發等挑戰,構建自主可控的能源體系迫在眉睫。與此同時,能源數智化轉型也是實現我國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舉措。我國能源產業發展依然面臨著轉型壓力大、能源生產總體利用率不高等問題。數字技術的聚合式突破可以重構能源生產、傳輸與消費模式。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等技術與能源技術的聚合創新,推動能源系統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躍遷,可極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損耗,促進能源的清潔化和可持續利用。例如,數智化技術為能源產業科技創新提供豐富的數據資源與強大的計算分析能力,推動能源產業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業深度融合,催生分布式能源交易、儲能云平臺、能源數據服務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能源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和競爭力。
近年來,我國能源數智化轉型已進入加速推進階段,政策、技術與產業實踐形成協同效應,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盡管如此,我國能源數智化轉型仍面臨諸多挑戰。首先,數據治理體系不完善。能源行業普遍存在“數據孤島”問題,跨系統、跨部門的數據標準不統一,導致數據整合與共享效率低下;數據分類分級標準缺失,敏感數據的安全共享與隱私保護技術應用尚不成熟,數據開放與安全之間的平衡難題突出。其次,技術自主性與應用深度不足。核心算法、高端傳感器等關鍵技術仍依賴進口,國產化替代成本高昂,一些關鍵核心技術有待突破;在應用層面,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多處于試點階段,關鍵工藝自動化率不高,不少企業數智化覆蓋不足。最后,組織協同與激勵機制滯后,人才結構性短缺。傳統管理組織難以適應數智化轉型的需求,績效考核機制未能適配轉型目標,跨區域、跨產業鏈的協同機制尚未建立,地區政策差異導致市場分割,阻礙統一大市場形成。同時,能源數智化要求人才兼具行業知識與數智技術能力,但當前人才供給嚴重失衡,面臨巨大人才缺口。
為突破當前轉型瓶頸,需通過系統性改革與創新實踐加速能源數智化進程。首先,強化頂層設計與政策協同,進一步細化能源數智化戰略規劃,制定相應支持政策,明確技術路線與實施標準。完善監管機制,確保能源數智化發展符合國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續發展要求,依托我國在智能電網、5G等領域的先發優勢,推動國際標準制定。其次,聚焦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核心技術研發,加速國產化替代進程,推動技術從試點向規模化應用轉化。再次,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打破“數據孤島”,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與共享機制,采用區塊鏈技術,在保障數據安全前提下實現跨區域、跨系統數據互通。最后,注重人才培養,推動企業與高校聯合培養復合人才,強化數字技術與能源業務復合能力,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和廣闊職業發展空間,吸引優秀人才投身能源數智化事業。
能源數智化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順應時代潮流的必答題。它既是破解能源安全、效率、低碳三重挑戰的“金鑰匙”,也是推動產業升級、培育新動能的“催化劑”。我們需要以戰略定力破除轉型障礙,以創新思維重構產業生態,讓數字技術與能源發展深度融合,為“雙碳”目標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人類能源可持續發展開辟新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