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出版業積極開展與海外市場的多樣合作。從參與各大國際展會,到組織開展內容豐富的行業研討,越來越多中國圖書在世界各國的書架上嶄露頭角。近期舉辦的巴西里約國際圖書雙年展與2025美國圖書館協會年會及展覽期間,包含國圖集團等多家國內出版機構的中國出版界代表團成為了展會上一道亮麗風景,并開展多種文化交流活動。
烏拉圭圖書市場在少兒教育、語言學習、全球文學等方面與中國出版資源高度互補。在交流中,烏方代表表示,愿在未來加強與中國相關文化機構的聯系,期待更多機制性合作。此外,雙方多家單位就版權輸出、出版交流、譯者資源對接等事項達成合作共識。
在巴西,雙方圍繞出版產業協同發展、跨文化傳播機制建設及少兒讀物國際出版等議題展開探討。中國出版界代表團向巴西弗盧米嫩塞聯邦大學孔子學院捐贈了一批內容涵蓋中華傳統文化、科技、少兒、漢語教學等領域的圖書,并與院長喬建珍探討了葡萄牙語地區漢語教材開發、文化讀物配備、師資培養等合作方向。
2025美國圖書館協會年會及展覽期間,中國代表團赴美國費城參會,與各國代表深入交流,推動中國出版物在全球圖書館體系的精準投放,也為中國出版機構的選題策劃提供了新的國際視野。中方與意大利Casalini Libri公司圍繞《從張騫到馬可·波羅:絲綢之路十八講》達成了初步版權合作意向。并與3家國際知名圖書館技術產品供應商——科睿唯安公司、約翰威立國際出版集團和愛思唯爾公司進行交流,探討知識服務領域的前沿成果與AI技術應用案例。
作為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圖書館在國際文化交流中具有獨特價值。海外館藏的深度提升,既需要兼具思想性與可讀性的精品內容,也需要圖書館進行服務創新。
2025中國—東盟圖書文化周期間,“圖書館館際交流會——2025中國圖書海外館藏發行經驗分享”在廣西舉行。此次館際交流共邀請海內外40余家知名圖書館、10余家出版機構參會。
中文作為東盟“語言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印尼、越南等地的“零基礎中文速成班”廣受歡迎,漢字教學規范化正在逐步推進中。
中國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何明星建議推動華文(中文)出版支持體系,進行出版聯盟、圖書館交流與教育交流深度融合。泰國國家圖書館館長布帕·楚查介紹,泰國國家圖書館有3萬多本關于科學、文學、歷史、社科和藝術等領域的中國書籍,該館計劃將館藏珍貴泰文書籍翻譯成中文等4種語言,進一步推動文化交流。
紙數融合是深受當今出版業關注的議題之一。
匈牙利國立塞切尼圖書館館長大衛·羅茲薩介紹,擁有220年歷史的匈牙利國家圖書館,如今已建立中歐最大的數字化中心。中華書局副總經理林佳紅介紹中華書局以優質內容為根基創新推出的“紙電同步”出版模式,并分享其在構建專業數據庫矩陣、精準對接海外研究需求、為海外讀者提供權威學術服務等領域積累的經驗。接力出版社顧問、資深社長黃儉提出,在童書市場國際拓展中,技術共享與本土化創新是關鍵。德國柏林國立圖書館東亞圖書館館長馬蒂亞斯·考恩介紹了該館CrossAsia平臺的發展戰略與人工智能時代面臨的挑戰,該平臺自2005年成立以來持續整合東亞、中亞及東南亞地區的紙質與電子書資源。
此外,與會者表示,出版社還應注重與海外圖書館體系的深度合作,加強研究不同地區館藏特點,制定精準落地計劃。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7月10日 第 11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