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發于《學習與研究》2025年第7期)
2025年4月23日,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大會在北京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深化改革創新、地方支持軍隊建設改革、軍隊支援地方建設發展、軍地雙方密切協作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站位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邃,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政治性、指導性,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雙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雙擁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論述貫通起來,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不斷推進深化內化轉化,奮力開創雙擁工作新局面。
一、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雙擁工作的重要論述的豐富內涵和精髓要義
習近平總書記歷來高度重視雙擁工作,在地方工作期間就提出很多做好雙擁工作的思路理念,在福建工作時要求對部隊的事要“帶著感情辦”“特事特辦”“馬上就辦”,在浙江和上海工作時反復強調要做好雙擁共建、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等工作,并在實踐中始終把雙擁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謀劃推進,做了大量擁軍優屬的實事好事。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強國夢、強軍夢的戰略高度,著眼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更好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圍繞做好雙擁工作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指明雙擁工作的戰略地位、職責使命、目標任務和實踐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是我黨我軍我國人民優良傳統和特有政治優勢。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新形勢下,雙擁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強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也需要雙擁工作給予有力配合和支持。要發揮雙擁工作聯系軍地軍民的橋梁紐帶作用,更好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國防和軍隊建設全局。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支持部隊建設和改革,主動為廣大官兵排憂解難,進一步營造關心國防、熱愛軍隊、尊崇軍人的良好社會氛圍。軍隊要樹牢宗旨意識,積極支援地方建設發展,以實際行動為人民造福興利。軍地雙方要密切協作,鞏固發展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共同續寫愛我人民愛我軍的時代新篇。強調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工作要求,不斷改進創新、與時俱進,全面提高新形勢下雙擁工作水平。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深化改革創新,完善政策機制,推動雙擁工作不斷取得新進步。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雙擁工作的重要論述,是黨領導雙擁工作的歷史經驗總結和理論創新成果,把我們黨對雙擁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深刻領悟蘊含其中的高超政治智慧、宏闊戰略視野和科學思想方法,精準把握其精神實質和內涵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確保雙擁工作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堅定前行。一要牢牢把握雙擁工作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的政治屬性,深刻認識做好新時代雙擁工作的重大戰略意義,大力弘揚軍愛民、民擁軍的光榮傳統,不斷密切黨和軍隊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增強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政治凝聚力。二要牢牢把握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國防和軍隊建設全局的戰略定位,自覺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緊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聚焦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積極謀劃和推進雙擁工作各項重點任務,更好融入大局、服務大局。三要牢牢把握堅持富國與強軍相統一、加強軍地雙向服務的著力方向,堅持軍地一盤棋,加強軍地戰略規劃統籌、政策制度銜接、資源要素共享,扎實做好惠軍利民的實事好事,推動國防實力與經濟實力同步提升,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四要牢牢把握在繼承的基礎上深化改革創新的實踐要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大力推進體制機制、政策制度、方式方法創新,為推進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和制度保障。
二、深刻理解把握新時代新征程雙擁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軍地各級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雙擁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策部署,勇于擔當、積極作為,推動雙擁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制度機制持續健全。黨委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領導機構廣泛設立,雙擁領導和工作機構不斷優化完善,基層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擁軍職能強化,軍地對接協調機制進一步健全。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退役軍人保障法等頒布實施,安置就業、優撫褒揚、權益維護、軍民共建等一系列政策法規陸續推出,雙擁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水平不斷提升。
為軍服務積極有為。著力服務部隊練兵備戰,全面加強擁軍支前工作,推進擁軍優撫事業單位改革發展,服務保障能力不斷提升。高效對接國防和軍隊改革,圓滿完成裁軍30萬安置任務,采取超常規舉措推動滯留部隊離退休軍人及傷病殘士兵順利移交。大力協調解決隨軍家屬就業、軍人子女入學等現實問題,不斷增強軍人軍屬獲得感、幸福感、尊崇感。
擁政愛民富有成效。全軍部隊積極參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強邊興邊等重大戰略實施,支援川藏鐵路、西氣東輸、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等重點工程建設,大力援建“八一愛民學校”、優撫醫院,打造邊境地區“惠民驛站”,幫助4100個貧困村、92.4萬名貧困群眾實現脫貧。出色完成搶險救災、撤僑護航、維穩處突和重大活動安保等任務,特別是在抗擊新冠疫情中,人民軍隊聞令而動、敢打硬仗,作出了突出貢獻。
雙擁氛圍更加濃厚。廣泛開展雙擁模范城(縣)創建,組織紀念延安雙擁運動系列活動,“最美擁軍人物”“最美軍嫂”學習宣傳不斷深入。持續提高撫恤補助標準,發放優待證3600多萬張,為4000多萬優撫對象家庭懸掛光榮牌。常態化開展群眾性軍民共建和雙擁文化活動,“城連共建”“城艦共建”等活動載體持續豐富,社會化擁軍隊伍不斷壯大,形成了崇軍擁軍愛軍的良好社會風尚。
雙擁工作取得的這些成績,為我們進一步做好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我國進入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雙擁工作面臨新的形勢,對我們做好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深刻認識雙擁工作的特殊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做好雙擁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
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加需要通過雙擁工作集聚萬眾一心、團結奮斗的時代偉力。當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同時也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最偉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軍地合力、軍民同心,我們就一定能克服各種艱難險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必須不斷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的政治優勢,通過雙擁工作更好凝聚軍心民心、增強全社會向心力,軍地合力匯聚起強國興軍的磅礴力量。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更加需要通過雙擁工作整合軍地雙方優勢資源。中國式現代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之路,但前進的道路上也面臨重重挑戰。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給我國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推進高質量發展,更加需要發揮好雙擁工作對軍地雙向支持的獨特優勢。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必須緊緊依托雙擁工作平臺,進一步加強軍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促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同發展,有力助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更加需要雙擁工作有效助力國防和軍隊建設。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是當前我軍建設的中心任務,承載著我們黨的強軍夙愿。實現這個目標,是軍隊的責任,也是全黨全國的責任。服務部隊備戰打仗,增強軍事職業吸引力,加快推進軍事人員現代化,都需要雙擁工作發揮更大作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必須聚焦強軍勝戰,對接軍隊建設改革發展需求,完善平戰一體工作機制,下大力氣解決部隊所急、官兵所盼、打仗所需的矛盾問題,為人民軍隊有效履行使命任務提供有力保障。
三、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扎實推動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大會前夕作出的重要指示,是這次大會最重大的政治成果,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狠抓貫徹落實,推動雙擁工作邁上新臺階。
堅持和加強黨對雙擁工作的全面領導。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雙擁工作全過程各方面,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落實到雙擁各項工作中去。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雙擁工作正確政治方向。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完善雙擁工作機制的重大決策部署,健全黨委議軍會、軍地聯席會、專題協商會等制度,完善各級雙擁工作組織領導和工作體系,整合資源、調動力量,凝聚軍地協同推進工作的強大合力。
全力服務部隊備戰打仗。按照備戰打仗所需,完善雙擁應急應戰響應機制,加快建設退役軍人戰備人才數據庫,健全戰時移交安置、優撫褒揚等政策制度和工作預案。建立健全現代化軍供保障體系,修訂完善軍供站管理辦法,推進重點軍供站建設工程,優化保障網絡,全面提高建設管理水平和供應保障質效。深化優撫醫院、光榮院改革發展,找準功能定位,科學規劃布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提質改造,全面提升急時應急、戰時應戰、戰后善后服務保障能力。積極配合部隊遂行聯演聯訓、跨區機動、搶險救災等任務,全力做好演訓場地、交通運輸、后勤供給等服務,形成部隊練打仗、地方練支前的生動局面。
積極支持軍隊建設改革。協力推進跨軍地改革任務,銜接軍事人力資源政策制度改革要求,穩妥實施退役軍人、退休文職人員、無軍籍退休職工等相關政策制度改革,持續推動軍隊退休人員、傷病殘人員交接,確保部隊輕裝上陣、專司打贏。優化軍地協同配合相關機制,完善和落實軍地互辦實事“雙清單”制度,暢通需求提報和軍地對接鏈路,推動各領域特別是新興領域戰略布局一體融合、戰略資源一體整合、戰略力量一體運用。深化教育擁軍、科技擁軍、人才擁軍等活動,推動新質生產力同新質戰斗力高效融合、雙向拉動。下大力氣抓好雙擁模范城(縣)命名后的“下半篇”文章,優化完善創建命名管理辦法和標準,系統規范創建示范活動,推動更好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齊心協力為推進強軍興軍事業貢獻力量。
切實為官兵排憂解難。持續開展“情系邊海防”“聚焦一線、聚力解難”等活動,特別是針對當前戰備訓練任務日益繁重、人員崗位交流頻繁等特點,積極推動解決部隊官兵關心的子女教育、家屬就業、父母養老等問題,幫助他們解除后顧之憂,心無旁騖投身強軍實踐。扎實做好退役軍人安置工作,健全與服役貢獻掛鉤、與個人德才匹配的安置機制,用好考試考核、賦分選崗、雙向選擇、直通安置等辦法,持續提高安置質量。完善退役軍人就業支持體系,研究制定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促進條例,加強“政、校、企”合作,加大訂單式、定向式、定崗式培訓力度,持續拓寬就業渠道,促進退役軍人高質量充分就業。
持續營造尊崇尊重氛圍。健全完善新兵入伍歡送、立功受獎報喜、退役返鄉歡迎、節日走訪慰問、重大慶典邀請參加等全流程尊崇機制,深入開展“老兵永遠跟黨走”“最美退役軍人”等學習宣傳,激勵引導廣大退役軍人珍惜榮譽、勇立新功。用心用情做好軍人軍屬、退役軍人撫恤優待工作,進一步完善普惠與優待疊加、待遇與貢獻匹配、保障水平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保障制度,充分體現黨和國家對軍人軍屬所作犧牲奉獻的高度認可和給予的特殊關懷。健全英烈事跡和精神傳播體系,結合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迎回安葬等活動,推動英烈事跡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打造愛國主義教育思政課,推動形成關心國防、熱愛軍隊、尊崇軍人的濃厚氛圍。
夯實基層雙擁工作基礎。雙擁工作需要全社會廣泛參與,要大力推進社會化擁軍,動員各行業各領域積極參與,引導社會各界做好擁軍服務,不斷鞏固擴大雙擁社會基礎。建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促進更多資源和服務向基層傾斜,重點推動駐軍多、支前任務重的地方加強雙擁工作力量。通過專題培訓、掛職鍛煉等多種方式加強雙擁系統隊伍建設,著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過硬的高素質干部隊伍。認真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持續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教育引導廣大雙擁戰線黨員干部擔當作為、求真務實,把雙擁工作抓得更加扎實有效。
同時,我們要積極支持配合軍隊做好擁政愛民工作。人民軍隊既是戰斗隊,又是工作隊、生產隊,歷來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要進一步建強用好雙擁平臺,支持軍隊繼續弘揚愛民為民光榮傳統,立足自身優勢,把地方所需、群眾所盼和軍隊所能結合起來,積極支援地方經濟社會建設,在助推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作者系二十屆中央委員,退役軍人事務部黨組書記、部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