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q0q2i"></ul>
  • <ul id="q0q2i"></ul>
    
    
  • <abbr id="q0q2i"></abbr>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理論動態 > 正文

    全球化時代發展中國家的國家認同危機及治理(8)

    [8]尤爾根·哈貝馬斯:《包容他者》,曹衛東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35頁。

    [9]尤爾根·哈貝馬斯:《包容他者》,第152頁。

    [10] 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第16頁。

    [11]尤爾根·哈貝馬斯:《在事實與規范之間———關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國的商談理論》,童世駿譯,北京:三聯書店,2003年,第658頁。

    [12]尤爾根·哈貝馬斯:《包容他者》,第152頁。

    [13]齊格蒙特·鮑曼:《共同體》,歐陽景根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序言”,第3頁。

    [14] 約翰·羅爾斯:《正義論》,何懷宏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第13頁。

    [15]尤爾根·哈貝馬斯: 《在事實與規范之間———關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國的商談理論》,第660頁。

    [16]查爾斯 · 泰勒:《自我的根源:現代認同的形成》,韓震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

    2001年,第37頁。

    [17]查爾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現代認同的形成》,第37頁。

    [18] 戴維·米勒、韋農·波格丹諾:《布萊克維爾政治學百科全書》,鄧正來等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699頁。

    [19]艾瑞克·霍布斯鮑姆:《認同政治與左翼》,周紅云譯,《馬克思主義與現實》1999年第2期。

    [20] 參見 William Bloom,Personal Identity,National Identit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p.34.

    [21] 參見 Chang Kyung-Sup,`The Second Modern Condition?Compressed Modernity as Internalized Reflexive Cosmopolitization,"Th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vol.61,no.3,2010,pp.444-464.

    [22]貝克、鄧正來、沈國麟:《風險社會與中國———與德國社會學家烏爾里希·貝克的對話》,《社會研究》2010年第5期。

    [23]參 見 Robert K.Merton,`Social Structure and Anomi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vol.3,no.5,1938,pp.672-682.

    [24]安東尼·吉登斯:《全球時代的民族國家》,郭忠華、何莉君譯, 《中山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25] 以賽亞·伯林:《扭曲的人性之材》,岳秀坤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年,第249頁。

    [26]曼紐爾·卡斯特:《認同的力量》,夏鑄九、黃麗玲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第316頁。

    [27] 戴維·赫爾德:《馴服全球化———管理的新領域》,童新耕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年,第3頁。

    [28]戴維·赫爾德、安東尼·麥克格魯:《全球化與反全球化》,陳志剛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15頁。

    [29]Anthony Giddens,A Contemporary Critiqu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1,p.194.

    [30]安東尼·吉登斯:《全球時代的民族國家》,郭忠華、何莉君譯, 《中山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31] 邁克爾·沃爾澤: 《正義諸領域:為多元主義與平等一辯》,禇松燕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2年,第38頁。

    [32]威爾·金里卡:《多民族國家中的認同政治》,劉曙輝譯,《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0年第2期。

    [33] 參見塞繆爾·P.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王冠華、劉為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0頁。

    [34]參見西塞羅:《國家篇·法律篇》,沈叔平、蘇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35頁。

    [35] N.R.Branscombe,N.Ellemers,R.Spears and B.Doosje,`The Context and Content of Social Identity Threat,"in N.Ellemers,R.Spears and B.Doosje,eds.,Social Identity:Context,Commitment,Content,Oxford:Blackwell,1999,pp.35-58.

    [36]江宜樺:《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第110頁。

    [37]魯恂·W.派伊: 《政治發展面面觀》,任曉、王元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1頁。

    [38]托克維爾: 《論美國的民主》上卷,童果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年,第270頁。

    上一頁 1 2345678下一頁
    [責任編輯:趙斯昕]
    標簽: 全球化   認同   危機   國家   時代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无码乱码观看精品久久 |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伊人 久久 精品|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福利精品视频| 99亚洲乱人伦aⅴ精品| 孩交videos精品乱子豆奶视频|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国产精品兄妹在线观看麻豆| 熟女人妻少妇精品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址|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麻豆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精品国产品香蕉在线观看75|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热|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曰|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直播| 秋霞日韩久久理论电影|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人妻| 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站|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无码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精品模特hd在线|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精品大臿蕉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