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q0q2i"></ul>
  • <ul id="q0q2i"></ul>
    
    
  • <abbr id="q0q2i"></abbr>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成果首發 > 正文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南極陸地系統科學(3)

    今后,南極醫學將進一步圍繞國家需求開展各項工作。繼續開展長城站、中山站和昆侖站的不同環境因子對考察隊員生理和心理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將前期研究成果盡快轉化為應用,逐步建立南極生理心理健康監測、評估和維護體系,使研究來源于考察隊員,使成果服務于南極考察隊員醫學防治。以南極越冬站模擬空間站,開展南極越冬與長期駐留空間站的生理心理類比研究,建立和驗證空間站醫學心理學健康監測和維護技術,使南極醫學和航天醫學成果相互轉化應用。以南極為天然實驗室,開展大氣細顆粒物PM2.5對人體呼吸和心血管等系統的影響及其機制,為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提供科學數據資料。

    《南極測繪及其遙感應用》領域包括了中國南極測繪考察過程和研究新成果。我國完成了東西南極站區附近的大地測量基準建設,在南極中山站、長城站建立了導航衛星跟地面跟蹤站、常年驗潮站以及絕對重力點。從1992年開始開展了南極航空攝影測量工作,獲得了拉斯曼丘陵和菲爾德斯半島地區航空影像圖和航測地形圖。完成了南極遙感參數的現場采集、合作目標的布設、現場標定等工作,并開展了遙感測圖、冰流速和冰雪變化等研究。測繪和編制了覆蓋南極近30萬平方公里的各類地圖400多幅,命名了300多條南極地名。具體內容有:南極板塊運動與冰川運動監測研究;南極冰川和冰架運動監測;南極航空測量技術研究;衛星遙感制圖和特殊冰貌分析;多源遙感數據冰流速、冰架、海冰變化監測;衛星測高技術用于冰蓋高程及其變化探測;基于衛星重力的南極冰雪物質平衡估算;基于GNSS技術的南極電離層和對流層研究;南極地理信息系統與應用和極地信息化服務等。我國南極GIS的發展目前處在空間數據、應用模型和網絡服務的集成階段,還在逐步建立可互操作的南極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為南極制圖、考察管理、科學研究、科考決策提供空間數據資源。隨著對“數字地球”認識的不斷加深,未來南極GIS的研究也將向“數字南極”的方向發展,從目前對極地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的可視化表現,向異構數據庫互操作集成和基于知識的極地智能專家系統發展。通過多學科交叉、新技術應用,開展全球尺度的系統性、集成性研究已成為國際趨勢。全球及南極環境監測研究,需要在衛星遙感,現場地面觀測網絡,機載平臺觀測,模型、同化和再分析系統,數據管理系統等方面不斷探索,不斷利用新技術和新方法,減少現有研究的不確定性,增強定量監測南極冰雪環境變化的能力。

    《南極冰川學考察與研究》領域包括我國南極冰川學考察與研究逐步經歷的學習、自主建設及快速發展階段,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涵蓋雪冰物理、雪冰化學、衛星遙感等多學科綜合發展體系。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和泰山站的建成,逐步完善了冰川學考察后勤支撐體系,為進一步開展深冰芯等冰川學考察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目前我國已經在昆侖站實施深冰芯鉆探,取得數百米寶貴的冰芯。我國南極冰川學一系列重要成果的獲得及研究隊伍的建設,使我國成為世界南極冰川學研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具體的新進展有:東南極冰蓋演化及其氣候效應;南極冰蓋物質平衡與海平面變化;南極雪層溫度研究;南極雪冰穩定同位素研究;南極雪冰化學研究;Dome A深冰芯科學工程(深冰芯鉆機系統研制,深冰芯鉆探場地建設)等。在不遠的將來,還將開展系列綜合調查計劃,如中山站—DomeA斷面以及航空地球物理調查計劃;冰架與海洋相互作用—埃默里冰架熱水鉆研究計劃等。

    極區是太陽風能量進入地球空間的入口,因此成為開展日地空間物理觀測和空間天氣監測最理想的地區。我國開展的《南極高空大氣物理學觀測與研究》內容包括:我國在南極長城站開展的電離層和地磁觀測,在中山站建立了國際先進的極區高空大氣物理觀測系統,觀測要素涵蓋極光、電離層和地磁,并與北極黃河站構成了國際上為數不多的極區共軛觀測對。以極區觀測為基礎,我國在極光、極區電離層、極光和粒子沉降、極區等離子體對流、空間等離子體波、空間電流體系和極區電離層—磁層數值模擬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主要進展包括:首次觀測到極蓋區等離子體云塊的完整演化過程;發現中山站電離層F2層的磁中午異常現象;首次得出日側極光多波段強度綜觀統計特征;首次觀測到極區電離層對流和日側極光隨SC的瞬變效應;在外極隙區發現Pc2離子回旋波的激發;建立了極區電離層的三維時變模型,較好地解釋了南極中山站的“磁中午異常”現象和極蓋區等離子體云塊的形成與演化過程。具體研究內容有:極區電離層;極光和粒子沉降;極區等離子體對流;空間等離子體波的源區與傳播特征;極區地磁與電流體系;極區空間天氣;極區電離層—磁層數值模擬等。

    《南極隕石研究與天文學觀測》包括我國第十五次南極科學考察中,首次在格羅夫山發現4塊隕石,隨后的6次格羅夫山考察共回收隕石12065塊,躍居世界第三。大量南極隕石的發現,為我國隕石學和比較行星學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其他天體樣本,也為我國月球和火星等深空探測工程科學目標的制定和實現發揮重要作用。在隕石回收管理方面,我國成立了“南極隕石專家委員會”,建立完備的隕石收藏、調用、研究成果的管理制度。我們還成立了南極隕石分類小組,組織多個中科院、大學的科研機構參與隕石的基本分類定名工作,迄今已完成隕石分類樣品總數達2436個,并得到國際隕石學會隕石命名委員會的批準。科學家對其中一些珍貴的隕石樣品如火星隕石、灶神星隕石、原始球粒隕石中的太陽系外組分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上一頁 1 234下一頁
    [責任編輯:楊昀赟]
    標簽: 南極   陸地   中國   視野   科學  
    日韩一区二区超清视频| 四虎8848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日韩|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国产日韩亚洲大尺度高清 | 午夜精品久久久内射近拍高清 |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精品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视费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6080日韩午夜伦伦午夜伦|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免费l| 2021最新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日韩久久久精品影院首页| 久久久无码精品人妻一区| 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国产精品天天影视久久综合网| 日韩高清在线高清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日韩字幕一中文在线综合| 91人前露出精品国产|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免费| 国产91精品黄网在线观看|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久久久久99这里有精品10|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一线岛国| 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香蕉 | 校园春色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天天综合永久精品日|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