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q0q2i"></ul>
  • <ul id="q0q2i"></ul>
    
    
  • <abbr id="q0q2i"></abbr>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中國品牌 > 海歸中國夢 > 正文

    中國科學家精神的靈魂就是家國情懷——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

    新華網北京2月20日電 題:中國科學家精神的靈魂就是家國情懷——訪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

    記者 陳聽雨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提到“兩彈一星”科學家,人們會想到時代的英雄,中華的脊梁。

    2023年春寒料峭,在有著厚重歷史和光輝榮譽的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研究所,一位衣著樸素、面容和藹的老者正在辦公桌前伏案工作。他,就是“兩彈一星”核心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物理研究院研究員,應用核物理、強激光技術和能源戰略專家,國家能源咨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杜祥琬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

    雖已至耄耋之年,杜祥琬依然保持著工作狀態。在杜祥琬的辦公室里,書柜里、書柜外的地面上、窗臺上、辦公桌上,擺滿了一摞摞的書籍,當杜祥琬坐在辦公桌前時,仿佛藏身于書山書海之中。

    在接受新華網科技頻道記者采訪時,從當前的能源領域研究,到科研人生的選擇,以及對年輕一代科研人的殷切期待,杜祥琬向記者傳遞了老一輩科研人的價值觀念。

    “能源系統要做到‘可能三角’,哪個都不能少”

    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能源革命的兩個里程碑。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是一項涉及諸多層面的復雜系統工程。

    為此,如今已85歲高齡的杜祥琬仍兼任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和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等職務,是當今中國氣候變化、能源戰略和可持續性發展領域的重要智囊。

    杜祥琬認為,實現雙碳目標必須走節能提效的路徑。“中國現在的能源強度和碳強度都偏高,怎么改進?首先是產業結構調整,就是要讓高耗能產業保持在能夠生產出國家必需原材料的量,但不能只靠這些產業來提高GDP。”

    “能源轉型是做加法而非減法,立足我國的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所謂“立”,就是要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以及核電,實現規模化和安全穩定供應;“破”則是逐步減退化石能源,而不是化石能源的退出。“能源安全是首要的,轉型是做加法而非減法,不能新房子還沒蓋好就把老房子拆了,傳統能源的減退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礎上。”杜祥琬說。

    既要實現安全可靠,又要經濟可行,還要綠色低碳,這常常被認為“幾乎不可能”,這也被稱為能源的“不可能三角”。但杜祥琬認為,要實現能源系統的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要打破這種“不可能三角”,使之成為“可能三角”。

    “原來存在這個‘不可能三角’,是因為當時以化石能源為主”。杜祥琬說,現在可再生能源在綠色低碳方面具備先天優勢,成本下降也十分明顯,基本符合經濟可行的要求;但因為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具有波動性和間歇性,存在“靠天吃飯”的短板,還要在安全可靠方面繼續努力。“安全可靠、經濟可行、綠色低碳,新型電力系統必須做到‘可能三角’,哪個都不能少。”他說。

    這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核心問題,“如何克服這個困難,必須靠科技創新。”杜祥琬指出,“比如太陽能、風能是靠天吃飯,有時候可能連著幾天沒太陽,或者連著幾天不刮風,這就需要把新能源的間歇性問題與技術創新相結合,利用儲能技術解決問題。同時,新能源和傳統化石能源協調互補,才能健康發展。”杜祥琬說。

    “科研方向的選擇服從國家的需要”

    “兩彈一星”元勛王淦昌在年過90歲時曾送給杜祥琬一句話:“60歲的人是可以從頭開始的!”

    “我們國家的‘兩彈一星’元勛,我和他們的接觸都是非常具體和密切的,他們不光學科功底深厚,而且為人處事品德高尚。我能夠有幸在他們的指導下工作幾十年,是一項非常崇高的事業,也是一種幸福。”杜祥琬說。

    1987年,49歲的杜祥琬被選入國家原“863”計劃激光專家組,后出任國家激光技術主題專家組首席科學家。這意味著,他要從已深耕20年的核物理研究,轉向新的高科技領域從零開始,重新出發。

    “那是我最艱難、最焦慮的一段時間,因為我是主要負責人,目標、技術路線以及途徑,都需要專家組領頭來做,責任大、壓力大。這條路之前國內國際都嘗試過,但都沒有做成功,我們要一步一步摸著石頭過河。”杜祥琬回憶道。

    轉向激光領域研究15年后,64歲的杜祥琬當選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分管能源學部,繼而開始負責中國能源發展戰略咨詢研究等工作。此后,他又出任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為氣候談判出謀劃策。

    不難發現,從當年的核武器、強激光,到能源轉型和氣候問題,杜祥琬的科研方向至少發生過三次重要轉向,每一次轉變,都與國家高科技發展的需求密切相關。

    他坦言,“我自己并不想轉移陣地,如果能在一個陣地一直干下去,可以做得更深入一點是吧?但是,服從國家需要是無條件的,其他的根本想都不用想。國家需要你做,你就得做,不熟悉就得學習,我之所以能幾次轉移科研陣地,動力就在于國家的需要。”杜祥琬說。

    “每一項新任務、每一次科研新轉折、每進入一個新領域,都是一次重新學習的過程,既要向書本學習,也要向專家們學習,向各位院士學習,這個時候就要堅持不懈地學習。”

    如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已經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杜祥琬認為,“科學家精神,首先是科學精神,科學要求真,不能搞假的;第二是創新,一定要是新的,要不斷地進行原創性研究。”

    “中國科學家精神的靈魂就是家國情懷,就是為國家、為民族的振興來貢獻自己的一切,‘兩彈一星’元勛們是這樣的,我覺得后輩科研人也應該繼承和發揚這樣的精神。”杜祥琬說。

    “我熱切地盼望年輕一代成長”

    “中國的科研也好,經濟發展也好,要靠年輕人,所以一定要幫助他們成長,我熱切地盼望他們成長。”在交談中,杜祥琬不時流露出對后輩的殷切期望。

    如今,除了科研和顧問工作外,杜祥琬還致力于科學和科普宣傳。此前,他參與了中國科協舉辦的《院士開講》欄目,講述《能源故事和雙碳目標》。“我非常尊重和贊賞這樣的科技宣傳工作,科技的傳播不光是傳播科學技術,更要傳播科學精神,只有把科學技術的傳播和科學精神的傳播結合好,才能幫助青年一代開拓視野,讓他們未來能有更為廣闊的空間。”他說。

    杜祥琬感到,當今很多年輕人都想為國家、為民族,甚至為人類的發展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

    “年輕一代的舞臺非常寬闊,希望他們能把自己的人生價值與國家的進步、時代的進步相融合,不要只看到眼前一點蠅頭小利,而是要從國家、人類進步的角度出發,去安排自己的人生,要有這樣廣闊的視野,要把三觀樹立好,才能有所成就,社會也自然會給予應有的回報。”他說。

    “生老病死,是不可違背的自然規律,我從不覺得自己能永遠年輕,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特別重視年輕人,愿意和年輕人多交流,一定要后代人勝過前代人,一定會這樣,國家和社會才有希望。”言之殷殷,情之切切,叮嚀猶在耳邊。

    [責任編輯:潘旺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影院 | chinese精品男同志浪小辉|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91精品免费国产高清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手机| 爽爽精品dvd蜜桃成熟时电影院| 国产精品伦理一二三区伦理| 久久我们这里只有精品国产4| 中文字幕无码亚洲欧洲日韩|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 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在| 日韩a级一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第一页| 国产成人精品天堂|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野外| 伊人精品久久久久7777|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图片|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人成精品| 51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小说| 黑人巨大精品播放|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视频香蕉| 91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99视频精品专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免费下载|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有码| 精品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 蜜臀91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在| 久久99热狠狠色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