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員葉存仁離任時面對部屬們送禮,堅決不肯收下,并寫出“不畏人知畏己知”的詩句。“畏人知”是心存僥幸,終會人盡皆知、自食苦果;“畏己知”是清醒堅定,才能始終如一、保持本色。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需要養成“不畏人知畏己知”的習慣,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始終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
人無德不立,官無德不為。常修為政之德,是黨員干部做人、做事、做官首先要解決好的問題。天下至德,莫大于忠。人前人后一個樣、臺上臺下一個樣的定力從哪里來,還是需要堅定的理想信念。信念是本,作風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則形必散。黨員干部當堅定理想信念,踐行根本宗旨,將錘煉黨性修養、提高思想覺悟作為終身課題,在加強作風建設中經受教育、增強定力、養成習慣,自覺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筑牢反對“四風”的思想堤壩,提振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能夠反映人品、反映作風。很多不正之風往往寄生于細微行為之上。從整治“舌尖上的浪費”、剎住“會所中的歪風”、遏制“車輪上的鋪張”,到對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亮劍,正是以小切口帶來了大改變。黨員干部當從細微之處嚴起,從小事小節抓起,不以“影響不大”縱容自己,不以“下不為例”開脫自己,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動之妄即改之,在自律自省中避免第一次放縱,守住第一道防線,把好第一個關口。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權力是“公器”,必須放在籠子里,曬在陽光下。辦事的標準在哪里,規定有哪些,不能讓服務對象“霧里看花”,需要盡可能地將流程和結果公開化,以保證公平公正,取得人民群眾的信任與信賴。黨員干部當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用權不謀一己之私,將自己置身于透明的“玻璃房”中,始終按規則、按程序辦事,主動接受組織監督和群眾監督,以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作風和遵規守紀、清正廉潔的形象,團結帶領人民群眾不斷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作者:張卓愚、葛康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