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建設,重在抓細節,必須環環抓。”當前,全黨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黨員干部應在抓常、抓細、抓長上下真功、打實功,一環扣一環、一步步深入,真正讓作風建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到黨和國家的事業成敗。從公款吃喝等具體問題抓起,從月餅、粽子等身邊小事查起,從“舌尖上的浪費”“車輪上的腐敗”“會所里的歪風”等不正之風整治起……一項項整治行動劍指作風頑疾,一個個成效變化見證作風之變。新時代長征路上,還有許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需要征服。廣大黨員干部當從頭腦深處撣去“作風是小事、違紀是小節、違法才處理”等“思想塵”,把遵規守紀刻印在心,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不忽視任何一個漏洞,把好用權“方向盤”,系好廉潔“安全帶”,切實將鐵規矩、硬杠杠轉化為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干部作風好不好,老百姓體會最深。身邊“高效辦成一件事”越來越普遍,辦事越來越便捷。廣大群眾通過“小事小節”見微知著,感受到實實在在的作風之變。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往往十分具體且關系重大,大到關乎民生政策的落實,小到百姓生活中的點滴困擾,每一個問題都緊密關聯著人民群眾的生活福祉。只有把腳步邁下去、身子沉下去,緊扣發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層所盼、民心所向的突出問題,抓住就業、教育、醫療、托育、養老、住房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做到“身至”更“心至”、“聽到”更“做到”,才能真正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實現黨心與民心的雙向奔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改進作風問題上,我們不能退,也退不得,必須保持常抓的韌勁、長抓的耐心,在堅持中見常態,向制度建設要長效。”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這要求我們必須秉持“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執著,注重“當下改”與“長久立”,完善相關制度規定,防止問題反彈回潮。一方面,要構建縱向到底的責任鏈,形成壓力傳導的閉環,緊盯日常小事不避難,聚焦具體環節不松手,實現“點上突破”向“面上開花”拓展。另一方面,要織密橫向到邊的監督網,構建多維聯動的監督體系,主動征求群眾意見建議,自覺接受群眾監督評判,針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做到露頭就打、有反映必究,匯聚起常態長效的監督合力,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作風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新征程上,黨員干部必須始終保持“趕考”的清醒與堅定,常抓不懈、久久為功,以繡花功夫持續擦亮作風建設這張“金色名片”,以過硬作風確保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作者:楊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