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行職責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指出要“把促進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行職責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實”,進一步釋放出把作風建設進行到底的鮮明信號,為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職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黨風是表現,黨性是根本,優良作風的傳承須始終以黨性為“根”。想讓這“根”深扎基層土壤,持續煥發生機活力,就要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固本培元,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作為加強黨性修養的必修課,利用“田間課堂”“板凳對話”等學習載體,讓基層干部深刻領悟“黨的作風關系人心向背”的重要內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政績觀,將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堅持以學促改,對照《規定》中“八個禁止”,認真開展自查自糾,逐項查擺、逐條校準,從行動上深化“群眾點單—干部解題”服務機制,樹好作風建設“風向標”。
行者知之成,作風建設的成效體現在“實”字上。基層干部要把“實”字貫穿廉潔履職全過程,在細微處見真章。要聚焦補貼資金發放、鄉村項目建設、村級組織選舉等群眾關切的重大事項,建立“責任領辦+流程公示+定期督查”工作閉環,確保每個環節公開透明、規范有序,杜絕暗箱操作、謀取私利等問題。同時,針對政策、項目落實中的堵點痛點,要分門別類理問題、細致分析找原因、實地調研找方法,構建動態責任矩陣,運用大數據篩查比對發現高頻堵點難點,通過蹲點調研找準癥結、聯審聯辦標本兼治,將《規定》中的要求轉化為自覺行動,用實實在在的成效擦亮基層干部的干事底色。
事情干得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改進作風同樣離不開群眾監督。要暢通“線上+線下”問題反饋渠道,利用技術手段開發數字化監督程序,實現“碼上監督馬上辦”,利用村務公開欄動態晾曬整改結果并設置“掃碼評效”互動窗口,讓村民指尖一點即可對整改質效打分亮星。同時,積極吸納老黨員、村民代表等組建基層監督團,利用作風建設懇談會、入戶走訪等形式,調動村民群眾廣泛參與監督,自下而上監督和約束基層干部。
改進作風建設根本還在制度約束。要在制度上持續深耕,既堅持辯證思維與實踐創新相結合,又融合地方特色實踐經驗,不斷完善激勵約束雙向機制。對照新時代作風建設要求校準考核標尺,結合“實績考核”“監督評分”完善激勵機制,對作風過硬的基層干部優先評優晉升。同步建立“負面行為清單”“回爐教育”等反向約束機制,對發生敷衍應付、推諉塞責、違紀違法等行為的基層干部實施誡勉談話、公開通報、降職調崗等分級懲處,通過“獎優罰劣”推動作風建設從軟約束轉向硬規范,確保激勵有力度、約束有刻度、轉化有效度。
基層干部要下滴水穿石之功,以一篙不松的韌勁,躬身力行察實情、紓民困,以日拱一卒的恒心,久久為功強作風、求實效,讓優良作風如源頭活水長流不息。(作者:夏佳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