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黨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作風建設成效如何,最終要靠群眾滿意度來檢驗。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化運用群眾點題機制,緊扣群眾的切身感受、切身利益,緊盯最影響群眾獲得感的具體事、具體問題,圍繞民生痛點難點因地制宜開展整治,把整治的“點”落到群眾心坎上,真正改出好作風、樹立好形象。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眾身處生活一線,冷暖甘苦感受最深刻,對我們工作的成效優劣也有著最為直觀且清晰的洞察。在作風建設領域,“問需于民”絕非一句空洞口號,它既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行為準則,更是推動工作扎實開展、行之有效的務實方法。本次學習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進一步拉近黨同人民群眾的距離,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廣大黨員干部要想聽到群眾客觀公正的評判,就不能端坐在辦公室內“紙上談兵”,必須主動邁出步子、沉下身子,深入群眾中間,以謙遜的態度、誠摯的心境,去傾聽基層最“真實的聲音”。多讓耳朵“磨繭子”,多讓臉色“泛泛紅”,勇于正視自身不足,把群眾內心深處的訴求精準發掘出來,將我們工作中潛藏的短板與不足精準識別出來,為有效改進工作、精準破解作風建設難題奠定堅實基礎。
“評判權交給群眾,效果由群眾檢驗”是衡量作風建設成果的重要標尺。我們要堅持開門搞教育,主動將整改成果置于群眾的“顯微鏡”下進行審視,讓群眾當“考官”,自覺接受群眾監督評判。通過設立意見反饋箱、開展線上線下問卷調查、召開群眾座談會等形式,廣泛收集群眾對整改工作的評價,認真對待群眾提出的反饋意見,讓民意“活水”充分涌流。對于群眾認可的工作,要進一步鞏固提升,塑強“長板”優勢;對于群眾指出的不足,要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整改,補齊“短板”弱項。以群眾滿意度為導向,不斷校準工作航標,狠抓整改落實,提升工作質量,真正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感受到作風建設帶來的清風正氣,以問題整改實效交出滿意答卷、贏得群眾認可。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群眾的“點題”既是“考題”也是“鏡子”。只有從“群眾呼聲”中找準“作風痛點”,在“群眾評判”里檢驗“整改實效”,才能在“點題—破題—解題” 的工作閉環中拔除作風“病灶”,讓作風建設從“紙上要求”落地為“身邊變化”,真正把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鐵規矩”,鍛造成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真幸福”。(作者:張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