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樸素,力戒奢靡,是我們黨的傳家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目的是為老百姓過好日子,這是我們黨的宗旨和性質所決定的。”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修訂后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黨政機關“帶頭過緊日子”寫入總則,以制度之力堅決遏制和根治鋪張浪費的作風之弊、行為之垢。新征程上,須進一步擰緊“帶頭過緊日子”的制度螺栓,以“更緊一點”的剛性約束推動作風建設向縱深發展。
從一餐飯、一趟差旅等小事小節的細化完善,到嚴禁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等明確要求……《條例》與時俱進,字里行間折射的是“勤儉辦一切事業”的節約理念,以更精細化、更具操作性的規定,構筑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制度堤壩,給奢侈浪費者劃定了制度“紅線”,給以身試法者設定了“高壓線”。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應將“帶頭過緊日子”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形成“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示范效應,以優良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向上向善。
黨政機關過緊日子,就要把錢用在發展所需的刀刃上、花在民生所盼的緊要處,集中財力辦好大事要事。因此,一方面,要把好“政策關”,算好發展賬、民生賬,從嚴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公務活動成本,在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等利國利民的事情上確保投入。另一方面,要把好“效益關”,強化“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導向,確保所花的每一分錢有依據、可見效、能追蹤,推動更多“真金白銀”向實干匯聚、向效度匯聚,用黨政機關的“緊日子”換來百姓越過越紅火的“好日子”。
擰緊“帶頭過緊日子”的制度螺栓,更須下足“繡花”功夫。將《條例》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就要讓機制健全、頭雁示范及監督生態三者環環相扣、形成閉環。要堅決防止一陣風、走過場,對違反制度踩“紅線”、闖“雷區”的行為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以案為鑒強化警示教育,真正釋放出制度的效力和威力。此外,要扎實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在“一錢之費、宜重宜慎”的日常中推動勤儉節約成為自覺行動,在尚儉戒奢的制度遵循中推動清風正氣深入人心,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作風建設新氣象。(作者:王明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