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是第九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建設科技強國的關鍵所在,各級組織部門要堅持“移大樹”與“育青苗”并舉,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
人才蔚起,國運方興。當今圍繞科技制高點的人才競爭不斷加劇,唯有在人才競爭中占據優勢,才能贏得未來發展主動權。近年來,廣東湛江瞄準種業之困,“一事一議”引進高級專家人才、創新創業團隊,以“智力引擎”建設“藍色糧倉”;江蘇南通鏈接船舶制造產業集群和教育資源,形成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人才培育模式,打通一條船舶海工走向世界、逐夢深藍的進階之路……唯有因地施策做好人才引育工作,才能將人才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的澎湃動能。聚焦“卡脖子”問題靶向引才,能夠產生“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支團隊、帶動一項產業”的裂變效應。各級組織部門要堅持“兩條腿走路”,既要瞄準“高精尖”招大引強,又要聚力育才培土做精做細,加快形成科技人才輩出、人盡其用的生動局面。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引進高水平科技人才,是強化人才支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要立足地方產業布局、資源稟賦,聚焦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前沿領域招新引優,既通過人才項目、特崗特聘剛性引才,又探索顧問指導、兼職服務、聯合攻關等方式柔性引才,實現人才集聚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要圍繞高水平科技人才,鏈接高校、科研院所等資源,搭建“高能級”科創平臺,組建科研隊伍,設立項目基金,鼓勵人才承擔重點研發項目,支持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讓人才有位更有為。
建設科技人才隊伍,少不了招大引強這關鍵一招,更離不開培優育精的長遠之計。唯有更多科技工作者源源不斷成長起來,才能真正打造一支梯次合理、接續有力、自主可控的人才隊伍,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注入生生不息的澎湃動力。要善于就地“選苗”,在本土產業技能人才、高校畢業生中發掘道德修養高、科研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科技人才建立“種子庫”。要全周期“育苗”,遵循人才成長規律,配備科技人才服務專員,提供政策推介、項目路演、產學研對接等接力式、陪伴式服務,營造成長有支撐、創新能力有認可、未來發展有引導的良好生態。要堅持“破四唯”與“立新標”并舉,分領域、分類型建立科技評價激勵、成果應用轉化、科技人員薪酬等制度,營造鼓勵創新、允許試錯的制度環境,助力更多“青苗”成長為“參天大樹”。(作者:秦夢鈺 劉圣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