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與“原則”,是中國社會語境中一對微妙而復雜的關系。適度的人情往來,可以增進理解、融洽關系,而一旦“人情”越過了“原則”的邊界,甚至侵蝕、破壞了制度規矩,其危害便不容小覷。對黨員干部而言,在紛繁復雜的人情世故中堅守原則底線,不僅是對個人品行的考驗,更是對黨性修養與政治忠誠的深刻檢驗。必須時刻保持清醒,警惕“人情”這把雙刃劍,莫讓人情壞了原則,確保權力始終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
“人情”泛濫、原則失守,背后往往是私心驅動與公私不分的錯位。權力姓公,其唯一的合法性源于人民的賦予,其唯一正確的指向是為人民服務。一旦公權力被私情所裹挾,淪為個人情感的附庸,那么原則的失守便只是時間問題。
堅守原則,并非意味著要不近人情、刻板僵化,更不是要割裂正常的社會交往。恰恰相反,真正的原則性,是建立在對黨紀國法深刻理解、對群眾疾苦深切體諒、對公平正義深沉追求的基礎之上。在不違背黨紀國法、不損害集體和群眾利益的前提下,健康的同志情誼、純粹的親友關愛,是共產黨人應有的情感溫度。但當“人情”與“原則”發生沖突時,必須毫不猶豫地選擇原則,這既是對黨和人民負責,也是對自身負責。要敢于對那些試圖用“人情”來突破原則底線的人說“不”,即使會“得罪人”,也要堅守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要有效防止“人情”壞了“原則”,既需要持續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筑牢“公私分明”的思想堤壩,也要扎緊制度的籠子,強化監督的力度。要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教育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人情觀,增強抵制各種誘惑和干擾的能力。進一步完善權力運行和監督制約機制,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還要加大對違紀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對那些以權謀私、因私廢公的典型案例要嚴肅處理、公開曝光,形成強大震懾,讓企圖用“人情”腐蝕權力的人不敢越雷池半步。讓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能理直氣壯講原則,“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作者:亓竹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