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任何時候都不能松懈。”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學習教育,不僅是對黨員干部思想理論的再教育、再武裝,更是對紀律作風的再檢閱、再提升。
黨性是作風的內在根基,作風是黨性的外在表現。作風建設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體的實踐。焦裕祿頂風冒雪訪貧問苦的身影,谷文昌帶領群眾植樹造林的擔當,黃大發(fā)絕壁鑿渠的堅韌……這些生動實踐詮釋著作風建設的時代內涵。好的作風既是黨員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更是凝聚黨心民心的紐帶。新征程上,只有把作風建設作為永恒課題,才能以優(yōu)良作風保障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制定出臺中央八項規(guī)定開局破題,堅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剎住了一些長期沒有剎住的歪風,糾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頑瘴痼疾,解決了新形勢下作風建設抓什么、怎么抓等重大問題。從“關鍵少數”的示范到“絕大多數”的參與,作風建設已深入人心,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我們也要清醒看到,作風建設依然任重道遠。個別地方“痕跡管理”異化為“痕跡主義”,臺賬報表堆積如山;個別干部一邊參加學習教育,一邊卻帶頭頂風組織和參與違規(guī)吃喝……這些問題警示我們,作風建設不能有松松勁、歇歇腳的想法,必須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持續(xù)改進作風。
作風建設是攻堅戰(zhàn),更是持久戰(zhàn)。黨員干部必須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以動真碰硬的勇氣狠抓作風建設。要始終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堅持問題導向,發(fā)揚釘釘子精神,不留死角、不余空白地查擺問題,發(fā)現一個、跟進一個、解決一個,確保問題逐一銷號。要始終站穩(wěn)人民立場,主動走出辦公室,深入田間地頭,傾聽群眾的“心里話”,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將調研成果轉化為政策“工具箱”、治理“施工圖”,推動“問題清單”變成“成果清單”,讓作風建設成效真正惠及人民群眾。(作者:周溢智 楊世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