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際民調顯示,中國在全球輿論中的好感度顯著提升。截至5月底,中國的全球凈好感度上升至正8.8分,而美國則為負1.5分,34個國家對中國的評價提升,16個國家從偏向美國轉為偏向中國,其中變化最大的國家包括挪威、荷蘭、西班牙、加拿大和德國等美國最重要的經濟和軍事伙伴。近年來多項國際調查都表明,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正向關注正在持續攀升。
在國際治理領域,中國始終堅持和平發展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獲得國際肯定與認同。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地緣沖突加劇,全球治理體系和多邊機制受到沖擊。在此背景下,中國提出以“四個堅持”為核心內容的熱點問題解決之道,倡導以和平對話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以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務實行動做真正的多邊主義倡導者和維護者,充分彰顯了中國在世界亂局中主持公道、在重大關鍵時刻擔當作為的負責任大國形象。
在經濟合作領域,中國始終堅持開放合作和互利共贏,增強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信任感。近年來,世界經濟復蘇乏力,逆全球化潮流涌動。新時代的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歷史大勢,積極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倡導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以實際行動推動各國共同發展。通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合作模式,中國積極向世界貢獻國際公共產品,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國際合作準則同世界共享中國發展的紅利,為世界經濟走出困境提供了中國智慧,持續看好中國成為國際普遍共識。
在文化交流領域,中國始終堅持以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國際吸引力不斷上升。一方面,中國通過新鮮多元且充滿活力的主動敘事刷新了國際社會認知,消解了國際受眾的文化隔閡,文化創新創造活力不斷提升,文化產品破圈出海成效卓著。另一方面,中國持續擴大國際人文交流合作,不斷放寬入境政策,通過“中國游”和“中國購”等民間交流活動帶動新一輪“中國熱”,更好地展示了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刺破了西方輿論構筑的認知繭房,增強了各國人民知華友華的情感共鳴。
中國的全球好感度持續上升,對中國和世界具有重大且深遠的意義。對中國而言,國際輿論的積極轉向,為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拓展國際合作空間營造了友好的外部輿論環境,為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搭建了更好的國際交流平臺,同時,也為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構筑了更加堅實的基礎。對世界而言,國際社會正從“看好中國”轉為“信任中國”。在動蕩不安的國際環境中,中國以踐行多邊主義的實際行動打破了“國強必霸”的西方傳統邏輯,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國擔當;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解決世界發展問題提供了中國力量;以高質量發展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謀求和平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以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為世界和平發展提供了中國價值。
國際涉華輿論的持續向好趨勢,為中國打開國際傳播新局面帶來新機遇,我國應鞏固并提升現有良好態勢,從不同維度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
推動國際傳播格局重構。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新一代數字技術為我國破解國際傳播困境提供了技術層面的可能性,國際傳播在中國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浪潮。我國應繼續加強國際傳播平臺建設,為展現生動立體的中國形象提供多元渠道,通過推進中外民間認知交流進一步扭轉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和固有偏見,自下而上改寫國際傳播的舊有邏輯,沖破西方媒體的壟斷格局。
主動掌握國際輿論主導權。塑造正面國家形象和增強國際話語權的關鍵一環,在于提升國際輿論引導力。近年來,“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形成鮮明對照,國際社會尤其是全球南方國家高度關注中國的成功之道。我國應牢牢掌握議程設置的主動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如何為世界共同發展提供新機遇等議題,進一步推動國際傳播由“被動敘事”向“主動敘事”轉變,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正確認知。
創新中國文化出海方式。中國IP引領了新一波文化出海浪潮,從“TikTok難民”涌入小紅書,到跨境電商平臺敦煌網在美下載量飆升,再到潮玩“拉布布”和影石運動相機引發全球搶購熱潮,我國多元的文化新業態打破了地域傳播壁壘,成為海外受眾感知中國文化的重要渠道。中國應進一步完善基于文娛、科技和制造的復合型傳播矩陣,通過創新文化內容形態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國形象,進一步喚起海外受眾的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
擴大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應將社交媒體熱度帶來的入境游“流量”繼續轉化為拉動入境消費的經濟“增量”。一方面,完善入境旅游便利化政策,優化簽證流程、擴大免簽范圍,通過海外社交媒體開設“中國游”賬號,以短視頻展現現代化成就與開放姿態。另一方面,挖掘入境消費增長點,打造“旅游+購物”生態。在重點城市布局國貨展銷中心,聯動老字號推出沉浸式體驗,推動“以游促購”;依托跨境電商搭建“中國購”線上專區,延伸至農產品、文創等領域,通過“以購帶游”展現中國經濟活力與貿易擔當,讓國際游客在消費中感知中國發展。
面對變亂交織的世界局勢,中國始終堅持公平正義,堅持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堅持推動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為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注入確定性和正能量,展現了大國擔當的國際形象。中國全球好感度顯著提升,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積極貢獻的普遍認可,更是中國軟實力上升和國際影響力提升的生動寫照,一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在世界人民心中愈發鮮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