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為基層民生建設指明方向。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始終是黨員干部的頭等大事。新時代,黨員干部需從“小處發力”,把“為人民服務”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切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俯身傾聽,在細微處洞察民生需求。民生之事,常隱于細微之處。黨員干部要主動放下架子,邁開步子,走進群眾的生活圈。無論是公園的休閑長椅是否足夠,還是鄉村道路的路燈能否正常照明,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緊密關聯著群眾的日常生活體驗。黨員干部要以“繡花功夫”深入市井街巷、鄉村小道,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在嘮家常中傾聽他們的心聲。通過定期走訪、“拉話話幫幫團”等方式,收集群眾最真實的想法,將這些“微需求”記錄在冊,形成民生實事清單,讓群眾的“心上事”成為工作的“指南針”,確保每一項工作都能精準對接群眾需求。
靶向施策,在關鍵處解決群眾難題。面對群眾反映的就業難、就醫煩、入學愁等“揪心事”,黨員干部不能坐視不管,必須迅速行動,靶向施策。在就業方面,積極搭建就業信息平臺,聯合企業開展針對性的技能培訓,拓寬就業渠道,讓群眾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在醫療領域,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完善醫保報銷機制,緩解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在教育層面,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解決入學不公平等問題。把每一個難題都當作一場硬仗來打,以實際行動為群眾排憂解難,通過建立民生問題臺賬,實行“銷號管理”,一件接著一件辦,切實把群眾的“煩心事” 變成“舒心事”。
創新方法,在日常中提升服務效能?;菝癫粌H要有決心,更要有創新的方法。隨著時代發展,群眾對服務的便捷性和高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黨員干部要積極運用數字化手段,推進“一表通”智能報表改革,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同時,創新工作機制,建立民生問題反饋回訪制度,及時了解政策落實效果和群眾滿意度,對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優化。通過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凝聚各方力量,共同解決群眾生活中的小困難,讓群眾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把“煩心事”變為“開心事”。
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以“小處發力”為切入點,將群眾的每一件小事都當作頭等大事來辦,用實際行動詮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讓民生建設的陽光普照每一個角落,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奮斗。 (作者:于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