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杯銀杯不如百姓口碑”。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如春風化雨,其成效如何,百姓感受最真切、評判最權威。要讓這場作風洗禮真正激濁揚清,就必須真誠敞開大門,真正遞上話筒,真切聆聽回響——讓群眾評議的“晴雨表”成為校準方向的指南針針。
門開得夠寬,才能聽見最真實的聲音。真正的開門不是虛應故事,而是以最大誠意拆除“玻璃門”“彈簧門”。將評議的“桌子”擺到社區院落、樓宇街巷,讓群眾抬腳就到、說話就靈。唯有如此,基層的真實脈動才能暢通無阻地涌入組織耳中,群眾評價才能多樣真實。若僅限于會議室里的“請進來”,難以觸及痛點。
話筒遞得夠近,才能激發最坦誠的建言。 群眾的“家常話”和“牢騷話”恰恰是丈量工作成效最精準的標尺。這要求我們不僅組織走訪座談,更要主動邀請那些常提尖銳意見的“刺頭”,珍視這些逆耳忠言。同時,還需善用網絡平臺——讓每個角落的聲音都能被清晰捕捉,如此方能匯聚起最坦誠的民意。
回音聽得夠真,才能結出最扎實的果實。開門納諫若只聞其聲、不見其行,群眾熱情終將冷卻。關鍵在于讓每條意見都有“回音壁”,形成“群眾監督—干部整改”的良性循環。深入基層一線考察政策落地實況,通過新聞發布會、公示公告等多種形式,將問題清單、整改措施與進展成效及時透明呈現。讓群眾親眼見證“問題改沒改、怎么改、改到哪一步”,其意見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化為實效。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眾每一次發聲都是對作風建設的直接檢驗,每一次評議都是對初心使命的深沉叩問。唯有真誠開門、俯身傾聽、力行整改,使“開門納言”全過程貫通“真”字精髓,群眾評議才能真正匯成推動作風進步的磅礴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