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就研究吸收網民對“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意見建議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廣泛深入地察民情、聽民聲、匯民智,凝聚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合力,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的心聲與呼聲,是治國理政的源頭活水,是蘊藏于老百姓“柴米油鹽”之中的“無字之書”,其中更有我們破解時代課題、探索發展的“真經”。廣大黨員干部唯有真心實意俯身傾聽,以民聲呼應民生,才能取得“真經”,推動頂層設計朝著民之所盼同向而行、與民生溫度同頻共振。
讀懂第一手民情。社區里的家長里短,田間地頭的農事閑談,網絡空間的留言評論……這些看似細碎的聲音,實則是真實的社情民意“晴雨表”。黨員干部想要取得“真經”,首先要撲下身子,走進尋常巷陌、深入生產一線,與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拉家常、話冷暖,才能聽到不帶“濾鏡”的真心話,掌握未加“修飾”的第一手資料。倘若只是隔著車窗看風景、通過材料聽匯報,就容易被“過濾”的信息所迷惑,難以觸及問題的本質。在與群眾的真誠交流中,要善于從牢騷話里聽出真訴求,于吐槽聲中提煉關鍵點,讓決策更接地氣、更合民心。
回應每一個呼聲。浙江嵊州傳承發展“民情日記”,從一本田間地頭記錄民生所需的日記到如今通過“民情碼”上傳社情民意;北京“回天有我”社區治理模式,則通過居民議事會解決停車難、養老難等民生痛點……這些生動案例啟示我們,真經之“真”,不僅在于原汁原味傾聽,更在于真解決問題、解決真問題。實踐中,要把群眾的“表情包”當作工作的“提示器”,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對于能夠立即解決的問題,要馬上行動、立行立改;對于需要長期推進、久久為功的工作,要制定計劃、持續跟進,讓群眾感受到民聲被重視、訴求被回應的溫暖。
凝聚每一條民智。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創造力。從“楓橋經驗”到“小崗精神”,從“晉江經驗”到“千萬工程”,基層不僅是實踐場域,更是取得“真經”的寶地。我們干事創業、攻堅克難,就是要將“人民”置頂,暢通民意表達的“毛細血管”,讓每一條有價值的建議、每一個來自群眾的“金點子”,都能順暢地納入決策考量的廣闊視野。在此基礎上,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健全吸納民智的長效機制,對群眾在實踐中探索出的好經驗、好做法,及時總結提煉、科學論證、積極推廣,使各項工作更加符合客觀實際、更加富有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