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就研究吸收網民對“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意見建議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廣泛深入地察民情、聽民聲、匯民智,凝聚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合力,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廣大黨員干部當積極察民情、聽民聲、匯民智,努力交出一份高質量、暖人心的為民答卷。
民生關乎民心,民心連著黨心。唯有全面收集人民群眾對發展痛點、民生難點的直接真實感受,才能讓各項工作深深扎根人民。廣大黨員干部要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主動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心貼心”溝通,通過“解剖麻雀”式走訪、“量體裁衣”式問需,把情況摸清、問題找準、對策提實。要善用大數據手段,對群眾建言、投訴、咨詢中的高頻事項進行綜合分析,精準識別潛在問題和需求趨勢,推動資源要素合理配置、各項政策精準落地。
群眾的“土辦法”“金點子”是最鮮活的實踐經驗,也是政策落地最有力的助推器,只有一個個、一點點、一步步回應群眾對生活的訴求、對發展的期望,才能把工作做到群眾心窩里。要動態監測民生問題,通過實地調研、民意調查、數據分析等手段,集成整合民政、人社等部門數據,精準掌握人民需求。要構建“收集—研判—落實—反饋”的閉環機制,分類梳理群眾意見建議后,組織相關部門進行研判,對“金點子”進行政策可行性分析,認真梳理和研究群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準確把握民意走向,使寶貴的“金點子”轉化為可操作、能落地的“良方策”。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中蘊含著無盡的智慧和創新力量。廣大黨員干部要始終堅持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群眾建言獻策。發掘吸納具有創新價值和可行性的建議,為規劃編制提供更多智力支撐。完善民意評估體系,圍繞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重點領域設定科學合理的評估指標,將好的想法、好的建議轉化為務實舉措,確保人民群眾的智慧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