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多地遭遇持續強降雨天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樹牢底線思維、極限思維,全面壓實政治責任,落實落細各項防汛措施,盯緊守牢薄弱環節和重點部位,科學調配救援力量和救災物資,確保發生突發緊急情況后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處置,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底線思維蘊含面對復雜形勢居安思危、臨危不亂的智慧,在防汛這場“大考”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值得黨員干部深刻領悟學習,應用在日常工作中。
底線思維強調看見“下限”,在此基礎上做足準備爭取“上限”,是一種積極進取的思維方式,其應用有助于深刻認識局面,讓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周全,讓各項工作更扎實。實際上,中國人從古至今的處事方式飽含此類智慧,底線思維是對中華傳統智慧的傳承和發揚,是我們黨在發展中形成的先進經驗,是我們臨危不亂、轉危為安的強大底氣。
做好防汛工作離不開對底線思維的認識和應用,我們應將其作為解決現實問題的必要能力,作為根植于心、常態化應用的工作方法。在日常工作中,黨員干部應將守住政治和作風紅線作為首要原則,讓自己的行為始終在黨紀國法邊界之內。政治上,應注重理論學習,堅持理論上的清醒,保持政治上的堅定,將黨章黨規黨紀作為行為準則,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終保持鮮明的政治立場。作風上,應加強黨性修養,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站穩人民立場,厚植為民情懷。
堅持底線思維,既要有防范的先手,也要有應對的高招。當前,不斷變化的國內外環境對我們的應變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黨員干部在工作中須提高憂患意識,隨時做好面對風險和挑戰的準備。只有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風險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才能提升預見性,把握主動權。發現問題是為了解決問題,黨員干部應從認識問題出發,將落腳點放在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因此,在工作中,應避免“紙上談兵”,多積累“實戰經驗”。底線思維的培養不應浮于形式,要樹立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深入基層和群眾進行調查研究,把真實情況摸清楚、弄明白。在實踐中強化責任擔當,樹立大局意識,提高分析研判復雜形勢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工作中“更上一層樓”,防范化解可能遇到的風險和挑戰。
